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76篇
世界政治   1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篇
法律   491篇
中国共产党   2233篇
中国政治   2188篇
政治理论   945篇
综合类   167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自1980年开始至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校培训工作走过了34个年头。30多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校在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和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办好党校的指示精神,在认真执行中央党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连续8届被中央党校授予"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992.
社会责任感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直接加重了大学生"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再加之社会舆论力量的日益加强,电视、网络、报刊上出现了很多有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负面新闻。"自私脆弱、虚荣拜金、逃避责任"等词汇成了当代大学生身上的新标签。大学生作为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掌握者,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都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那么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又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在自己从事高校学管工作十余年的时间里,针对高校应该如何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事业提出一点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93.
《求贤》2011,(2):40-40
中共天津市静海县委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锻炼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基层一线在干部培养选拔中的作用,形成了干部到一线去、干部从一线来的选人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994.
樊国华 《理论导报》2013,(11):55-57
本文在对“零距离”上岗培养模式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零距离”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刘锋 《今日民族》2013,(11):50-51
新时期民族干部培养与选拔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首先,民族干部要有丰富的民族知识和民族认同。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民族干部,要有一定的民族社会和文化基础,了解民族工作的现实基础和最终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他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其才能真正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工作现实,不致引起民族冲突,引发民族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996.
兰州理工大学坚持把国防生培养作为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环节,初步形成了以成人成才为目标、以"五化"建设为抓手、以知行合一为牵引的培养格局,涌现了大批以"人民卫士"崔志恒、优秀带兵干部狄正先为代表的扎根基层、建功军营的先进典型。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培养目标精确化。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选培办通过到边防部队参观调研感到,国防生培  相似文献   
997.
杨涛  赵菲 《学理论》2012,(5):142-14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识使命,加强党支部工程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及亲切感;探索新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融通。  相似文献   
998.
袁继道 《世纪桥》2013,(14):37-38
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关键还是教师的自我塑造和培养,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人格,敬业爱岗的职业人格,品格高尚的道德人格,立场坚定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999.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既是一种现实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史,还原本来、再现原貌,能更好观照现实。伴随改革开放40年历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跨越发展、深入发展等三个阶段,呈现出了鲜明的共性特征。回溯改革开放40年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发展历程可得出如下现实启示:以提高认识为先导、改革创新为动力、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培训体系为抓手、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00.
《学理论》2016,(1)
诚信的心理机制主要包含诚信认知、诚信心理需要与动机激发、诚信行为与意志作用、诚信行为的信息反馈和认知重建四个方面。针对诚信产生的心理机制,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提出建议:树立主体性诚信教育观念;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推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认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大学生的诚信动机;铸造诚信意志,树立诚信信念;建立褒奖机制,强化学生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