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5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424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悟”是传统文化和佛教哲学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融合、累积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审美体验方式与创造性思维方式。作为哲学范畴,“悟”是老庄道家把握和体认“道”的根本方式。作为宗教范畴,“悟”又是禅宗的生命与灵魂,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参禅的方式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澄澈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2.
两宋之际,南山律宗在杭州勃兴,但其祖承多有异说,于是元照律师楷定九祖,后经志磐、怀显等人演绎,再至清代文海福聚重振律学,律宗祖承方成二十一祖之式。宋代杭州律师昭庆允堪及灵芝元照便在二十一祖之列。两位祖师所传之律宗立足于杭州,师徒授受,精研律学,但又兼弘净土。概而言之,立足杭州、兼传净业便构成了宋代律宗传承的两大特质。  相似文献   
183.
女信徒对于自己死后的归处是有所期待的,而这种期待与佛教对地狱恐怖的宣扬有关。她们既在心中想象着死后的归处,又在现实世界中为来世作着准备。她们不仅为自己打算,也为家人考虑,希望通过现世的努力,使自己和家人来世生在所期待的他处。女信徒对净土与地狱的宗教想象也是宋代佛教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4.
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有结集说和"五事说"两种观点,前者与律有关,后者与教义有关。律当是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而教义则是导致其枝末分裂的原因。初次分裂后形成的是大众律系部和上座律系部,而非后来以教义而划分的大众部和上座部。  相似文献   
185.
巍子 《人民公安》2015,(6):58-62
孙传芳是北洋直系最后一个大军阀,1927年在南京东北部龙潭败于北伐军后,一蹶不振。其后皈依佛门,成为佛教信徒,法号智圆。与做军阀时的外表不同,做信徒后的孙传芳,枯瘦平淡,好似内心十分平静。如果没有其后的惊天一击,孙传芳的一生走的就是从军阀到信徒的轨迹,是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救赎故事。  相似文献   
186.
通过梳理民国佛教小说的创作及理论研究,将民国以来佛教小说的发展分为民国初年至二十年代末的过渡期、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末的发展期和四十年代的开拓期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对佛教小说为数不多的理论进行了历时研究,并从现代文学及佛教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了佛教小说创作与理论没能同步发展的悖谬之处,旨在为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7.
《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卷,No.26)的印度原本是由一位来自喀什米尔的僧人僧迦罗刹(Samgharaksa)吟诵,由另一位喀什米尔僧人瞿昙僧迦提婆(Gautama Samghadeva)于397—398年译为汉语的。对这部经中的音译词进行分析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僧迦罗刹于四世纪末吟诵的印度原本即使仍包含很多犍陀罗语以及其他口语元素,但已在很大程度上梵语化了。  相似文献   
188.
"人间佛教"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作为"人间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佛教,要适应现代化都市发展的影响,不断开创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弘法方式。云南昆明宝华寺围绕都市寺院固有的特点及其所处社会和时代的特点、人文环境而展开都市寺院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研究都市佛教的宗教实践及其弘法修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9.
始于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彻底改变了日本佛教的命运,由此产生的新文化语境与思想生态对日本佛教题材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近代以来约150年间的日本佛教题材文学,其中的佛教思想接受模式呈现了从信仰、怀疑、理性主义到多元宗教观的变迁,实践了与佛教地位转型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转型。而多元信仰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无暇顾及自我磨砺,急功近利的宗教心理使得"他力思想"和"恶人正机"等方便法门取代了注重修行的正统佛教思想。新生代僧侣作家的登场则将传统僧侣文学和现代文学融于一体,既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僧界,亦使佛教更多地介入了现代世俗生活,他们作品中呈现的多元宗教观亦符合当下日本民众的多元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90.
佛教本身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以追求生死解脱为核心,却有着浓厚的入世精神和人文关怀.但是今天佛教面临着现代社会的诸多挑战,我们不得不承认佛教的命运决定于对社会的关怀,佛教的价值决定于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佛教的作用,也决定着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