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5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424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通过对32位澳门华商的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澳门华商的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显示澳门华商信仰天主教者很少,信仰佛教较多,大多数无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间能够和平相处,但中西不同宗教间仍存在隐性的争夺;宗教信仰观念错综复杂,但在世俗化和宗教越来越"融合"的形态下,并不会影响澳门和谐的宗教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2.
李贽《童心说》把“童心”界定为最初一念之本心并予全面肯定,然而在中对其肯定“童心”的依据全无论证。有的学在古代中国的人性论中,寻找其理论基础。但假如考虑到李贽的理论体系,则荀子、孟子和程朱的主张都不足为其依据。其实李贽这种理论的依据主要是禅宗学说。但李贽所说的“佛”是入世的、能够帮助人解决各种世俗困难,也就是使人的世俗生活更为顺遂的明灯;并且他所说的“学佛”是要人从外在的“闻见道理”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切任其自然的境界。因此,这是经过李贽改造了的佛家之说。  相似文献   
203.
本文考察了缅甸上座部佛教发展的历史及其特征,指出缅甸佛教的久远流传与王权的护持密不可分。王权、僧伽与佛法之间共存共荣是缅甸政治发展、僧伽繁荣与佛教流传的根本原因。佛教作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与根基,对缅甸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4.
李璐 《理论月刊》2007,(11):125-127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怪蕴涵浓厚的佛教气息。  相似文献   
205.
206.
邹燕凌 《求索》2006,(2):167-169
佛教音乐产生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自成体系且形式独特、内涵丰富,并展现出非常明显的音乐特点而有异于一般世俗音乐。本论文以客观的态度,深入挖掘佛教音乐在其艺术形式之下所蕴藏的丰富而深刻的宗教内涵和人文精髓,有助于我们对于佛教文化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7.
公元前后直至十世纪,是佛教在中国的集中发展期,也是中印间文化交往的繁荣期。在此过程中,梵僧持续不断地来到中国,担当着佛教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对佛教在中国的确立、发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中印文化交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8.
回顾敦煌佛教研究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多是按照经、戒规范进行描摹,塑造出一个理想型敦煌佛教;少数敦煌学家近年来虽已指出吐蕃统治及归义军统治时期的敦煌佛教颇有不合经、戒的世俗化倾向,但仍未能对这一时期敦煌佛教的特性作出明确的判断。实际上,8至11世纪的敦煌佛教不仅仅只是具有世俗化倾向,而是已经变成与佛教规范背道而驰的世俗佛教,体现出一些较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重新改写以往出版的中国佛教史及敦煌佛教史。  相似文献   
209.
《党课》2020,(4):50-58
缅甸素有“森林王国”之称,山林葱翠,物种繁多,森林覆盖率约40%,大量储有被称为“万木之王”的柚木;它还有着“翡翠王国”的美称,是世界闻名的翡翠矿石开采地……有人说,在信仰佛教的国家中,缅甸是真正具有佛性的国度之一。中缅两国一直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我们将中缅友谊亲切地称为“胞波”(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210.
试论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林 《学理论》2015,(6):22-23
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夏商周至元明清2000余年的绵延与跌宕,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深厚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命题,在中国哲学的论述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带有浓厚的生态哲学意味。这些论述和思想,成为我们今天研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宝库。对古代生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