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周文革 《求索》2010,(7):123-125
我国早期译者虽都是接触外国文化的第一人,但其阐释并没有就近取譬,而是大都渊源有自,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取诸古典文论和传统哲学。从阐释方法、阐释标准到阐释主体性,儒、道、佛三大主流学派思想无疑给传统阐释学注入了哲学元素。  相似文献   
102.
张艳涛 《各界》2012,(12):2-2
话说唐僧师徒来到黄眉童子变的假雷音寺前,孙悟空并没有看到妖气,只是看到在禅光瑞雷中央杂些凶气,因此估计多半不是妖怪,而是个有点凶的神仙,所以建议师父师弟们“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还是绕道走比较保险。孙悟空一向见妖杀妖,遇怪灭怪,哪里怕过谁,这次却想“避而绕之”,可见,他嗅出了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3.
佛教的造像手印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尊佛有不同的造像手印形式,造像手印不仅是受到当时审美的影响,关乎到佛像的整体美感;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直接指向了佛法佛理或者说是佛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和佛教精神理念是同一的,这关乎到造像者对佛法本身的领会。  相似文献   
104.
黄吟珂 《求索》2012,(8):156-157,74
对韩爱姐的人物研究,目前学术界还多为零星点评,且多仅局限于人物结局的分析上。本文置韩爱姐于《金瓶梅》的整体框架之下,探讨人物种种悖谬现象后的本质——人物行为逻辑的假的背后有着人性的真;人物情节设置前轻后重、人物叙事视角前后不统一是人物作为引儒入佛的文化叙事符号的需要;人物结局意义诉求的双重性是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双重诉求和认识的表现等,旨在整体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及创作方法上,对韩爱姐这个人物作出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5.
种好心田     
佛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说:“我耕田种谷,所以有饭吃;而你不耕田种谷.何以要饭吃?”佛陀说:“我也耕田种谷,我是在所有的众生心中种田,播下善种子,善根会发芽茁壮,而你布施给我,就像是在种福德田。”  相似文献   
106.
《弘明集》记载了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释、道、儒三教的争论。在释道的争论中发生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僧人或拥护佛教的学者援引道家经典以回应道教的攻击。笔者暂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以佛释道”。佛教刚传入中国时,遭到了包括儒、道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强烈抵制和排斥。佛教僧俗从当时实际需要出发,以自己的特有思维方式来阐释道教的思想,其目的在于为自己这样一个外来宗教能在异国开辟生存和发展之路。同时,佛道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辩论,也给道家的传统观念打上浓厚的佛教印迹,这当是很有特色、耐人寻味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7.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成熟期,社会上形成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皇权托政佛门、以佛治国,将佛家的斋日与戒律纳入唐律,在刑罚的执行上表现出仁慈恶杀,运用佛教的处俗之德强化王化之制,以期佐治安民.士僧潜心悟道,通过宣扬事君以忠、侍亲有敬的伦理道德,劝人归善,协契王道.民众信佛,受佛家的禅定、报应、涅槃等思想的影响,随顺王法.  相似文献   
108.
山中之佛     
10月,单位放假再加上自己积累的假期,我独自一人搭上长途车,去到山中静息。秋天的树高大蜿蜒了一路,灰尘扬起仍然挡不住很好的天色,车越到郊外空气越清新,视野越开阔,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之后,逐渐展现出寂静的山野。向当地的老乡打听那个要去的地方,反复叮咛跑长途的女车主到了龙泉镇一定要叫我。  相似文献   
109.
梁琳 《学理论》2009,(11):27-28
“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都起着深刻的影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道、佛”三家关于生命伦理的思想各自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价值。开展深入研究三家生命伦理的思想,思辨地对待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吸取精华,弃其糟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指引我们选择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0.
智慧的禅宗     
吴心 《黄埔》2009,(4):58-5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