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00篇
工人农民   101篇
世界政治   2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0篇
法律   518篇
中国共产党   1297篇
中国政治   2064篇
政治理论   400篇
综合类   4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正编辑手记:朱旦华(1911—2010)是毛泽民的爱人,毛远新的母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女性。本文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一书。作者马社香自2000年初夏以来,追踪采访朱旦华达11年之久,以口述整理的形式编撰成书。该书以崭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真实追寻朱旦华亲历的中华民族觉醒的关键百年诸多历史节点,深度思辨中国共产党"之"字形奋斗的底蕴,深刻阐发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断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本刊"精华选读"栏目将陆续选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2.
书架     
正~~  相似文献   
143.
正母亲目不识丁,却是儿子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父亲和祖父原籍山东省荣成,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逼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4.
正夏志清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及生死的问题:"人是没有梦的,死掉了就死掉了。靠着我的书,我还可以多活几年。"如今,这位曾以独到眼光发掘出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并最早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引进西方高等学府的老人,以92岁的耄耋之龄辞世。正如他所言,他的思想在作品中声光永存。《围城》是最有趣的小说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说  相似文献   
145.
莫言 《廉政瞭望》2014,(11):2-2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146.
无名者的碑     
康琴 《廉政瞭望》2014,(14):66-66
7月7日傍晚,天降小雨,我回家路过人民公园,看到在那座平时孤零零的雕塑下,摆放着几束鲜花。  相似文献   
147.
理想     
流沙河 《党课》2014,(1):34-35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相似文献   
148.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102-103
艾丽丝·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快乐大叔看到了不少“奇葩”言论。某出版商:“我们根本没预测过门罗获奖,也压根没想过这事儿。出门罗的书,单纯是因为她是当代英美文学一线女作家,我们关注她很久了。”以百米冲刺速度舍我其谁般一股脑引进7部门罗作品,  相似文献   
149.
冰心 《党课》2014,(4):1-1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 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相似文献   
150.
    
吴伯箫 《党课》2014,(6):124-127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