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515篇
中国政治   340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01.
齐铁志 《新长征》2008,(2):47-48
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它的本质精神应解读为,当一个人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有做某种坏事的可能,并且可能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慎独”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将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2.
谢忠平 《党课》2007,(8):32-37
共产党员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而理想信念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恩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03.
本文通过对列宁时期苏俄社会主义信念转型的历史考察 ,力图总结出社会信念转型期信念建设的一般规律。文章在分析后指出 ,社会主义信念转型是客观的规律 ;而信念的理论转型和实践转型 ,是社会主义信念转型的两个基础性前提 ;在前提具备条件下 ,积极有效的信念建设措施是巩固信念的手段选择 ,而“三个代表”思想也正是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信念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04.
申存良 《前进》2004,(9):21-27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举办的山西省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得到了会议各主办单位及省直工委和各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各单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向会议选送了110篇论文。经评审,我们从中选出79篇优秀论文,作为入选的参会论文。入选论文的作者,既有理论工作者,也有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这些入选论文,深切缅怀了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创造的丰功伟绩,深入研究了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科学思想,学习探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围绕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将…  相似文献   
905.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在他卓越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践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信念;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利益激励机制是实事求是思想深层次的体现;“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是实事求是思想的生动表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运用实事求是思想的经典杰作;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定是实事求是思想最重要的运用。  相似文献   
906.
曲祖江 《半月谈》2004,(7):69-69
每一个学生受不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都有自己智商、兴趣、性格的特点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出现差异实属正常,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我们认可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抱着一  相似文献   
907.
论信念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念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 :信念是认识事物的精神支柱 ;信念是认识活动的内部参照系 ;信念是通向真理的内在要素。主体信念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 ,主体信念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908.
如果领导者没有下属或追随者就不能存在,那么若没有权力他大概就不能继续存在,权力是以信念和事实的混合体为基础.而且绝不会一边倒。领导者应用权力去影响他人.成败取决于:  相似文献   
909.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特殊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从宏观社会范围来看,道德表现为一定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  相似文献   
910.
歌手杨坤的一曲《无所谓》,在许多青少年中引起共鸣。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和蝇头小利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是必要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现象。同时,另一些青年人走向另一个极端,执著于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想不开。许多家长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理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