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727篇
中国共产党   552篇
中国政治   1112篇
政治理论   253篇
综合类   4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吴洪森 《南风窗》2008,(19):94-9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大大发展了,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目标也早已实现了。但无论是政府信用、商业信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用不但没有健全起来,反而一直在下降。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也很少提社会信用问题。  相似文献   
232.
田天  刘青 《中国发展》2008,8(1):34-38
该文研究了培育诚信、建设信用经济的渊源及必要性问题;阐述了创新性地在中国全社会探索构筑和建设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33.
在《物权法》颁布两周年之际,笔者对四川省及成都市部分地区的动产抵押登记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论是我国的动产抵押合同登记数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笔者在分析指出动产抵押合同登记数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34.
现在市场秩序混乱,商业信用危机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认为产生信用危机有这样一些原因。、产权制度不完善是商业信用问题的一个根源。完全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信用问题。非常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少有信用危机,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是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235.
为切实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在推进“诚信山东”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36.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市场交易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的交易.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一个人只要有一次失信记录,将被永远登记在案,其在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向他人和任何机构借到钱.  相似文献   
237.
重庆市规划局文件渝规发[201 3]32号各处室、分局(规划办),局属事业单位,区县(自治县)规划局(建委),各测绘单位:《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登记(登记号:渝文审[2013]18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238.
信息化     
《科技与法律》2009,(5):1-2
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十件重大事件;手机运营商出台手机垃圾短信自主屏蔽服务;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须上网公开;卫生部拟推电子病历记录医疗费解决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239.
庄威 《团结》2009,(3):37-38
中小企业是大陆台资企业的主体.因其资产与信用程度在大陆银行缺乏信用记录,很多企业都遇到了资金缺乏与融资困难问题.在世界金融风暴影响的大背景下.有的企业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如果能适度放宽政策,允许有条件和资讯程度高的台资银行到大陆与大陆商业银行合资、  相似文献   
240.
基于对江苏省21家有关省级部门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的需求调研分析,阐述了省级部门对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需求呈现普遍性、广泛性、及时性、多元性等主要特征;分析部门实施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仍存在的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质与量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水平制约等问题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开展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工作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