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42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儒学自清初由中国大陆传入台湾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断裂现象,哪怕是在日本占领时期,在占领当局的民族同化政策压制之下,儒家思想仍然在民间社会中顽强地存在着。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曾在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虽然有其十分明确的维护政治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242.
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法律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学是以“仁”思想为形上依据的,这一点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儒学“仁”思想的源流及含义并不清晰,见仁见智。本文以文献研究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儒学“仁”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揭示出“天→道→天(道)人合一→仁”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包含法律文化)形上依据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43.
阳明心学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理论革新,将道德教化的路径从“外烁型”转向“内化型”,保持了儒学文化在当时社会的主导地位,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导力有借鉴意义。阳明心学在革新程朱理学的理论中形成的“心理合一”、“物我合一”、“情理合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教化思想启示我们,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出发,要使核心价值观保持应有主导力,在思想内化的路径上也要实现多方面的转型:要从立足抽象的宏观的超群的对象向立足具体的当下的个体自主的对象转型;要从突出为国为民的理想境界向为国为民与为家为已并重的现世境界转型;要从着眼为了抽象的未来的整体的利益向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的利益转型;要从“崇尚先进”的圣贤路径向“凡圣平等”的世俗路径转型。  相似文献   
244.
人生哲学方面,蕅益智旭把"孝"推崇到极高的位置,将孝分为世间孝与出世间孝。智旭认为世间孝非真,因此,修孝道的最佳途径是舍慈母而出家修行,以修出世间大孝。智旭还努力从戒杀、孝慈、心性等方面会通儒佛。在孝道观上,智旭虽然表面上强调世孝非真,出世孝为大孝,但实际上暗自里从不同的角度会通儒佛。  相似文献   
245.
宗教性人文主义是儒学人文信仰的总体特征,天人合一是儒学人文信仰的核心价值,道德中心是儒学人文信仰的超越途径,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儒学人文信仰的理论特质。作为心性哲学的儒学人文信仰,其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整合人心,建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46.
国家哲学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按辩证的必然规律运行的整体。在中国,“国家哲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奉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国家哲学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儒学作为其国家哲学,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量的演变过程中。二是1949年,毛泽东在建国初就明确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国家哲学的地位。50多年来,它在量的变化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充实、提炼和升华。由儒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国家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这两个阶段呈现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只有认识和把握中国国家哲学发展的这个一般规律,才能求解儒学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的重大意义,才能求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47.
韩昌黎之“陈言务去”,前人已多有论述。有的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其语言的艺术创新;有的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其散文或诗歌的艺术创新。但笔者对此等探索仍有意犹未尽之感。通过韩愈全集的阅读,结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笔者认为“陈言务去”实乃一种革新精神贯穿于韩愈的整个文学创作及学术活动过程中。这一革新既是文学、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8.
本文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比较的方法,从人才工作的视角,对儒家人才观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新的探讨和归纳,并联系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工作需要解决的五个新问题,提出了借鉴儒家人才观,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水平的五点积极意见。  相似文献   
249.
在20世纪末的联合国“千年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号召21世纪的人们: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开宗鼻祖,儒学的精华和核心在于“中和”,强调“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谐”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只有达到“和谐”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儒家的“和谐”观。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包含着社会道德、人类道德、宇宙道德的原则。孔子最为推崇的上古圣帝和人格偶像是舜帝,孔子和孟子的“和谐”思想是从舜帝那里推演而来的,舜帝是上古和谐社会的首倡者和践行者。舜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50.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呈现出相对滞后状态。政体改革在我国一直是举步维艰,各种体制性弊端日益凸显。实行民主宪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我国的国情注定了政治体制改革不可操之过急,需实行渐进改革。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紧迫性和渐进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