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39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法是20世纪后半叶突现的新兴法律,但是这个新兴法律始终难以与传统法律接榫,甚至还有些格格不入。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归属不明。就法律体系的基本分类——公法与私法而言,环境法归于其中哪一种,环境法学界还有众多争议。如果以环境法的根本属性——公共性为基本立场,那么环境法是公法还是私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2.
当前公共性话语的兴起已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公共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学、公共经济学,甚至城市建筑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领域对它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在不同学科的语境下,公共性概念有着不同层次和范围的界定。公共性概念多维度的阐释表明公共性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对它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讨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公共性问题的兴起内含着政治现代性因素,对公共性的确切内涵应从政治学的规范视角来研究。  相似文献   
53.
王耀鹏 《理论前沿》2009,(19):23-25
公共财政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共性,粮食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需求,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需要公共财政有力支持,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粮食流通领域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4.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现象的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正处在一个迅速的成长过程中。在这种条件下,迫切需要一门科学来研究公共管理现象,规划公共管理的发展,公共管理学正是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以及诸多传统学科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需要继承传统学科中的成果,也需要在学科的意义上实现对那些传统学科的超越。  相似文献   
55.
如此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尽管在公共性上有诸多缺失,但在围绕刺激经济的政治博弈中,整体利益和民众利益仍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相似文献   
56.
邓建宏  易谨 《时代法学》2009,7(3):41-45
公共财政不仅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经济收支活动,而且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张力。从宪政视角考察其法律特征,民主性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法治性是其形式要求,公共性是其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57.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是后金融海啸时代我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性问题。政府在为解决公共性问题而进行行政制度创新的过程,因为行政制度机制设计的失误而导致了自身公共性的丧失和偏离。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彰显和维护行政制度本身的公共性来展开行政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8.
经济法作为以社会为本位的部门法,其首要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本文从社会公共性的内涵、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公共性在经济法价值属性中的体现等几方面阐述了社会公共性对于实现经济法宗旨和发挥经济法作用的重要性,并以反垄断法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9.
流动的公共性——我国区域政府研究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区域政府的研究试图解决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行政的双重难题,但由于忽略了中国政府的复杂形式,这一研究容易湮没在多中心治理、城市联盟、府际关系、区域公共管理等一系列的理论交织之中,从而影响其作为理论原创性的内在意义.国内区域政府经过了政治大区、经济大区和生态大区的不同发展阶段,说明了基于中央政府权威的区域政府形态的内在缺陷.因此国内区域政府的建立应当立足整体国家前提下公共性与区域性的内在统一,既体现中央政府对区域内政府的约束作用,又要体现区域内政府的自主性及合作治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0.
对政治权力的理解,既有基于强制性从权力主体到客体的单向理解,也有基于公共性从权力客体到主体的逆向理解。后者是符合人类普适价值和党对权力性质的本质性理解。权力的公共性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理论前提,因为它内含权力运行的普遍善指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行使背离公共性、造成合法性危机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现实前提。政治系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实现和促进权力的公共性,如推动经济增长、意识形态领域的灌输,制定法规制度等。但是,权力主体基于健全理性的卓越行动更能体现权力公共性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