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美朝核风波再起的实质是美国霸权与朝鲜生存权的又一次政治博弈,美朝核风波的实质看成是生存权与霸权的政治博弈。进而为此展开的六方会谈框架又成为一组多方政治博弈平台。在美朝核风波愈演愈烈、几近战争临界值之际,中国从维护地区安全出发,积极出面斡旋,经三方会谈而达成了六方会谈框架。六方会谈的达成意义重大,舒解了“战争临界”;彰显了“中国作用”;取得了可视化成果。不应否认,六方会谈框架存在某种不足,却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现实、最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2.
大事综览     
2005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朝鲜首次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使朝核问题再度紧张。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首次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和“无限期中止”参加北京六方会谈。声明称朝鲜已“采取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坚决行动,并且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布什政府越来越不加掩饰地孤立和扼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声明称朝鲜的“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仍然是一种用来自卫的核威慑力量。当前的现实说明,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正义和真相”。声明还说:“我们希望举行六方会谈,但在我们认为有理由参加会谈之前不得不无限…  相似文献   
43.
2005年2月10日,朝鲜外务省宣布核武器已研制成功,并无限期地中止参加六方会谈。2006年7月5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多次进行导弹飞行试验;10月9日,又悍然进行了核试爆。原本就紧绷的朝鲜半岛上空一时风云诡谲,朝鲜核能力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导弹发展轨迹基于半岛分  相似文献   
44.
邵峰 《理论视野》2007,87(5):11-13
中国正处在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正确了解并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则是外交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们特组织了以下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5.
东北亚区域政治研究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独立的研究体系。适应东北亚区域历史与现实的复杂状况 ,有必要加强综合性的区域研究 ,探讨如何运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地、历史地分析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提出有战略意义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朝核问题的症结是朝美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与互相敌视,使得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六方会谈反映了东北亚各国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意愿,增强了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信心。  相似文献   
47.
朝核问题可谓一波三折。布什政府对朝敌对政策使一度趋于缓和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几年来一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8月27日~29日,有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无论是与会代表还是旁观者,都有一种感叹:六方会谈来之不易。朝核问题复杂而敏感,涉及面非常广,举行六方会谈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但一般人都会忽视的一点是,无论何时解决问题,会谈本身就具有遏制危机、防止危机失控的功能。在这次会谈中,所有国家都同意用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这就是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48.
美国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0月,因美国和朝鲜的“核项目”谈判破裂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①这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重建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的进程。它既对东北亚各国提出了严峻挑战,又为东北亚地区合作,特别是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注入了“催化剂”。随着朝核问题逐步纳入和平解决轨道以及“  相似文献   
49.
导弹试射、六方会谈与多边谈判中的"安全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7月5日朝鲜的导弹试射加剧了朝核问题所引起的安全紧张关系,沉重打击了六方会谈进程。为什么多边会谈启动三年之后朝核问题上的“安全困境”始终得不到实质性缓解?本文认为,在有关国家的安全认同无法得到实质性变更与发展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对话机制难以消除安全冲突。朝鲜导弹试射所提供的经验是,必须在行为体形成开放系统的前提下发展可以规范的安全认同。  相似文献   
50.
东伟 《政府法制》2013,(15):39-39
中国有这样一位外交官:他曾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稳定东北亚局势而斡旋;他曾在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之时,出使日本,进行了最艰难的“破冰之旅”;他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台办、闻务院台办主任,竭力加强两岸交流。他就是王毅,曾被誉为”新派外交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