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92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3篇
法律   309篇
中国共产党   626篇
中国政治   892篇
政治理论   420篇
综合类   51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同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特征。要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国应当寻找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衔接点,即法学教育的主要层次与法律人的资格条件相衔接、法律理论知识与统一司法考试和一体化司法技能训练相衔接。  相似文献   
952.
从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体:建构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现实主义认为 ,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下 ,作为个体的国家在结构或整体的层次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 ,国家处在安全困境之中。对现实主义所描述的这一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做了新的解析。它认为安全困境并非国际政治的固有特征 ,而是由行动者建构的。行动者的实践互动造就了不同的规则和无政府状态文化 ,因而行动者之间可能出现安全困境 ,也可以构成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刻的辩证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实践中创造的伟大成果,是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运用和实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更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是现代化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既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又以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新未来为崇高目标,为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是民族价值与世界意蕴的高度结合。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苏联模式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图景,代表着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共同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95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文明为根基,积极探索和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天下,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转化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贡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道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秉持“求同存异”的信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55.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西北藏区野生的中草药,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虫草的采集、运输、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使其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以甘南藏族地区为例,调查并分析了虫草作为一种物的媒介,在促进当地汉族、藏族和回族之间的文化互动,增强少数民族社区凝聚力中的象征意义。研究表明,虫草的采挖及交易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能促进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能加强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与此同时,作为少数民族社区内部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虫草交易还提供了一种社区共同体认同的基础,使得少数民族社区成员之间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基于此,本文认为,在民族贸易中的这种劳动分工和资源分配,可以被视为一种影响少数民族社会结构的机制,因此可以从生态互动的维度,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56.
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意蕴不断丰富拓展,形成了逐渐完备的科学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重要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深刻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意蕴,深入剖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着力点,探寻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有利于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治理的价值贡献,有力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957.
曹寅 《山西青年》2024,(6):32-34
本文围绕哲学与人生课程,研究“做学合一”理念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该教学模式落实思想政治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的校园文化背景中,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活动,围绕学生未来发展和专业学习两条主线设置议题链,提高教学实效,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58.
民族认同、利益联结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信任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不断出现在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表述之中。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还是在大陆领导人会见台湾政要的谈话中,以及国台办相关谈话中,都多次提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之中。  相似文献   
959.
总结了铸牢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程度不高,学习自觉性不强;不同民族间学生交流交往程度不深,存在心理界限;课堂教学体系缺少协同性;校园文化活动单一,实践教育实效性不强等。提出应着力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唤醒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效推进铸牢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960.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根据《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崛起的雅典城邦和守成的斯巴达城邦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战争而提出的,一度被奉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中国实现的和平发展中可以对比得出,大国崛起之路并非只有一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及以德治国方略使得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具有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背景下的崛起国和守成国,可以通过不干涉他国内政、深化经济合作、加深文化交流、塑造国际治理新秩序、做好风险应对等方式,来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