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89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1篇
法律   309篇
中国共产党   615篇
中国政治   886篇
政治理论   420篇
综合类   49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盟地区各国增进彼此交往对话,凝聚信息合作共识;完善国家内部机制,协调信息合作机制;增强信息公共传播,参与国际信息合作。这为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存在外源性风险与内生性挑战。面对中国和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机遇,应深化信息合作关系,扩展信息合作监测系统,完善信息合作话语体系,提升信息合作战略高度,健全信息合作体制机制,以机制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生物安全国际合作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当今世界权力对比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也今非昔比.围绕全球格局的主导权、世界领导者的等级变化、全球治理等问题,各方力量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尤以美国的“印太战略”和中国方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最为突出.这两种“欧亚方案”之间的博弈,不仅深刻影响到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将在更长远的时期中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近代以来,以原子论、机械论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世界秩序建构产生了较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和对立.世界历史已发展到用共同体思维扬弃原子论、机械论思维的时间节点.共同体思维,并不是要简单回复到过去那种没有分化、抹杀个体与部分的混沌整体,而是要根据自然本有的系统整体性...  相似文献   
994.
村规民约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制度。村规民约对完善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培育乡村公共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共生的和美乡村建设秩序,有效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显著优势。村规民约与特定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性、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这使得村规民约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可能存在契约困境、信任困境、程序困境、内容困境、执行困境。为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功能优势,需要以价值认同为前提要件、以因地制宜为关键基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要义、以刚柔并济为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向世界阐述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向外部展示真实、立体和全面中国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机遇:理论维度,真理性和道义性的统一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动;实践维度,实力增长和世界贡献相呼应提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底气。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意涵彰显存在现实困境:协同发声不足以至话语聚合力分化;学理阐释滞后以至话语说服力弱化;呈现方式单调以至话语感召力钝化;信息技术劣势以至话语辐射力窄化。为此,需要从话语底气、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探索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96.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注重党领共治、共同缔造、分类治理和属性治理,重视激发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明确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目标,挖掘社会治理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深度阐释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充分体现出辩证思维,贯通归纳与演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它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协同性推进中国式社会治理提供方法论指导。这些重要论述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实践经验有效转化为理论智慧,原创性地提出党领共治重要命题;以社会治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拓展社会治理的认识方法,也创造了中国式社会治理理论谱系。它注重面向世界贡献社会治理的中国范式,为各国加强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7.
王煜 《新民周刊》2020,(1):26-29
2019年,"一带一路"的蓝图更加清晰,理念更加科学,路径更加明确。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是截至2019年11月,"一带一路"的最新成果数据。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998.
由于北极海冰融化的加剧以及北极权益等争夺的日益激烈,北极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各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和亟须理论突破的新研究领域。近年来,相关学者积极参与到了这一具有重大实践需求问题的自主性研究,体现了学者对于北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基于目前关于中国北极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未形成,提出中国北极观的概念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的北极观是指,以中国为视角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人们对于整体意义上的北极以及作为北极的某个部分和周围世界关系的基本看法及观点。构建中国北极观的学理链,其研究范围、思维原则、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科学问题,以及由系统论延伸而来的方法论和方法体系,形成中国北极观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99.
一、建立政治共同体,凸显两岸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九二共识"成为两岸探索尝试构建政治共同体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这个"定海神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就不复存在,这是两岸双方展开政治交流磋商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