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不同的政党之所以能实现合作,是因为它们相互之间有着特定的或大或小的、时间或长或短的共同利益的追求,是为了实现相互间的共同目标。这个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2.
张建 《当代世界》2013,(6):41-43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  相似文献   
23.
秦艳峰 《前沿》2011,(10):175-177,19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与多极化的演进,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也正在日趋充实和扩大。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构的主要动因:一是冷战后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特征的变化决定双方必然进行合作,构建共同利益;二是国家利益的固有特性决定了中美之间存在着建构共同利益的内在可能性;三是全球化带来了多层次相互依存网络和"全球性问题",客观上导致中美双方国家利益共性的日益增多,为两国共同利益的增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框架;四是在新的互动平台上,中美两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建构了新的互动体系,形成和扩大了集体认同和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4.
在全球化和中国正在崛起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显然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其一,在全球化的行为规则和法律机制的成型过程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和正在重新崛起的世界大国,中国必须进一步确立全球发展意识,关注全球性的共同利益.更加自主地参与全球性行动,塑造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25.
重要会议     
《中国民政》2014,(9):4-4
8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八届灾害管理高官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届论坛由民政部和亚太经合组织共同主办。会议主题是“加强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窦玉沛强调,面对新的自然灾害形势,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提议进一步深化各经济体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二是推进防灾减灾专业化建设;三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6.
27.
人类的脚步已经迈进一个新的千年。在此之际,理论研究有必要对21世纪的社会文明进行预见性的展望。虽然这种展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探讨21世纪社会文明的前景毕竟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未来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 对于文明概念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文明就是人类通过创造物质财富的方式,对于蕴藏于自身的一切美好素质的发掘和拓展,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品格。因此,文明具有双重性,即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与丰富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素质起到了推动文明进步的  相似文献   
28.
面对人类环境问题所提出的挑战,国际(环境)法发展出“人类共同关切事项”的概念予以应对。人类共同关切事项是建立在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确认与维护的基础之上的,该概念自提出之后逐渐在国际法、特别是国际环境法中得以确立。人类共同关切事项的内涵至少包括各国对共同关切事项享有主权、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负有团结协助的义务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29.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本质是团结与联合。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军事上的联合,又有政治上的联合,还有文化上的联合,等等。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自觉地运用联合的思想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30.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