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4篇 |
工人农民 | 13篇 |
世界政治 | 3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8篇 |
法律 | 166篇 |
中国共产党 | 294篇 |
中国政治 | 403篇 |
政治理论 | 152篇 |
综合类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善治的改革导向:从政府社会性管制到多元共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鹏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15(4):22-25
政府社会性管制行为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进行的跨产业、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行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 ,传统的仅仅依靠社会性管制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做法已经逐渐失效 ,社会公共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股以政府管制为基础 ,结合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多元共治浪潮 ,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全球治理理论。这种包括政府社会性管制在内的多元共治模式必然以善治作为它的追求目标 ,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此次疫情期间.从病毒基因的快速破译、到批量的检验试剂研发,再到一系列药品临床试验快速上马以及药話注册的特殊通道,中国医药企业以及药品监管部门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充分显现的一点是,强大的创新研发实力在紧急情况到来之乐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政府生态化治理是共生哲学理念引导下的多元主体间合作共治模式。这意味着共生理念和原理赋予政府公共治理的生态化价值取向,其表现为治理源起的共生共存依据、治理结构的有机互依样态、治理过程的多样性动态统一范式、治理工具配置的整体协调逻辑以及治理效度的互益共享目标等。这种生态化治理的价值主要通过政府内外共生系统加以表达,其外共生系统旨在保障政府凸显生态环境职能而与其整体协同的共生价值实现,内共生系统则致力于政府本身为适应外共生需要而建构性地进行职能生态化安排的共生价值实现。政府生态化治理的价值规定,既意味着其内外共生系统的整体共生规律的实在性,也说明依共生而共治原理可以为持续有效的公共治理结构现代化变革提供必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5.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底线价值。相对于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底线伦理,底线价值是底线伦理的内在依据,底线伦理则是底线价值的外化和规则化。共在正是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遵循的底线价值。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当今人类持守共在的底线价值变得极端重要和十分紧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化解人类"存在之忧"必须遵循共在这一底线价值,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是基于这一底线价值的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底线价值具有公共性、反思性、共情性和约束性。践行共在的底线价值,就意味着一种自律或自我限制,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96.
高存山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1(3):68-71
规范共具之政府行为的实施,对于政府形象、政群关系具有重大影响,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设定、规范化运作这些规范共具之政府行为的基本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997.
舒绍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0(4):73-77
历史规律是不可逆转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虽然使得资本主义"垂而不死",但没有改变列宁同志所揭示的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而社会主义在经受磨难之后,定能实现悲壮的扬弃,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富村".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传统与逻辑。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方州县官依靠非正式聘用的胥吏进行社会管理的局面,及与地方士绅共同进行公共事务治理的传统。同时,城乡分化使得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在这些传统背后,隐藏着地方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即"非正式治理行为"的存续和由官、吏、绅、民形成的地方社会协作治理网络,以及城市化对乡土社会侵蚀背景下城乡的依存与分化。这些中国自古以来的地方治理传统,对于当前中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社会转型对传统社会管理理念、模式、手段和方式提出了许多要求,使其面临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要坚持维稳与维权、民主与民生并重;创新的路径应是在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对话机制、责任分担机制共同促进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综合监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危机处理机制、特殊人群帮扶机制和多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政策执行后的绩效评估促进社会管理的回应性,进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00.
《理论探讨》2015,(5)
我国的国家治理具有人民性、公正性、包容性、法治性等特点,为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良性互动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顺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民主制度化程度的加深,二者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二者内里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良性互动中,以政党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和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选择,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以政党治理、政府治理、基层治理和网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