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199篇
中国共产党   541篇
中国政治   683篇
政治理论   335篇
综合类   2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李冰梅  张宏 《长白学刊》2013,(6):147-148
施蒂纳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虚构的“唯一者”来张扬利己主义。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现象学,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此基础上阐发更为丰富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内涵,从而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2.
龚江泳 《求索》2013,(12):269-269,218
布特教授2011年出版了《现代体能的文化哲学批判与构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一著。布特教授从文化哲学的维度,深度审视和批判了现代体能的弊端,追问了体能远离本原的原因,探讨了体能与人之间的本原、和谐体能理论体系建构等问题,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权问题既有理论批判也有理论建构。由于人是劳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二位一体",马克思恩格斯由此发现了作为人权主体的人是有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的裂变的,进而发现了人权的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在阶级社会是对立的,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同一。因此,阶级社会人权与共产主义社会人权成为二人理论批判与建构的目标,二人在人权上的"破"与"立"由此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4.
业已成为一种特定的理论立场和社会思潮的后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给予了全方位的关注和重点聚焦。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从后现代立场对现代性展开深刻的理论分析,其现代性批判理论旨趣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现代性的对抗和抵制;对现代性的解构与消解;追求后现代的碎片化和差异化。这样一种崭新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现代性诊断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诸多的联系和异同,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实质;又存在着理论旨趣的迥异和对立。如何认知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独特风格、新颖观点和别样论断,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课题。  相似文献   
55.
围绕辩证法,一些西方学者常常得出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立的观点。反驳这种错误观点有一条重要路径:恩格斯的辩证法并非局限于自然领域,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融入社会—历史当中。具体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辩证法奠基于现实经验的基础之上;二是准确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作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与对象的统一理论。这些贡献表明:一方面,在现实基础、基本形式、实践旨趣方面,恩格斯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它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区别。这将有助于澄清对恩格斯辩证法的曲解和误解,也是对“矮化”恩格斯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和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对立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56.
连综 《廉政瞭望》2014,(3):56-57
正曾有一家媒体记者回忆采访郑也夫时,请他换个姿势,配合照相,他一口回绝:"我就这样坐着,边聊边拍,我不表演。"  相似文献   
57.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8.
近代以降,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剧烈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的先知先觉们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中的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科学等进步理念后,他们以自由、民主、民权、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异质)为武器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武器的批判.批判的结果引发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系列政治、思想、文化的“解缚”运动.评价这一思想运动,应秉持同情式的理解和批判式的反思两个尺度.  相似文献   
59.
当代中国面临着“私有资本逻辑批判”和“公有资本逻辑建构”的双重理论与实践任务.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使命,应该是批判性地反思资本逻辑、规范性地矫正资本逻辑和理想性地引导资本逻辑,从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继续承担起“超越实践”和“反驳实践”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0.
守身为大     
正6月6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董辅礽教授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守身为大》,当前读来仍有现实意义:1946年我报考武汉大学经济系。记得国文的作文试题为"守身为大说"。"守身为大"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坚守自身的节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守身为大"的内容远不限于此。例如为官者能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