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7篇
世界政治   1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6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144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冷战结束以来,对中国西部周边安全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主要来自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伴随相关国家反恐力度的加大及国际反恐合作的强化,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得有效遏制,南亚地区则变成了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一、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态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52.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出于其"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战略考虑,明显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步伐,对台交往不断突破民间层面的限制,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其妄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日本已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53.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相似文献   
5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美国代替英、法成为操控中东事务的主要超级大国。确保中东地区远离 苏联阵营, 确保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目标。然而, 9· 11 事件的发 生使中东伊斯兰地区被美国视为当今世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经反复酝酿和策划, 美国抛出了“大中东计 划” , 力图通过“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来达到消除恐怖主义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优势的目的。这种“民 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 , 必将带来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5.
当今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正处于冷战后的最严峻时刻,冷战思维回潮,大国间互信降低,军备竞赛加剧,北约全球化等一些重大问题,都导致一系列矛盾的升级和冲突烈度的加剧,也给未来增添太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冷战与热战交织的俄乌冲突诱发出一系列问题,已经并还将释放出巨大冲击力,对当下和未来国际军事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防止大国冲突特别是核战争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6.
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出现过巨大变化,以《人民日报》的对美报道为研究案例,分1949年至1972年、1972年至1 979年和1979年至1989年三个阶段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此时期中国媒体上美国形象的基本状况及其中的一些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对美政策变化、中国国家发展进程与对美认识变化是影响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美国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国善 《时事报告》2011,(1):60-61
最近中国的“华约”、“北约”声名渐起。这可不是冷战时期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而是以北大和清华为首的高校招生联盟不见烽火的生源竞争。  相似文献   
58.
正2013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高度重视印尼在东盟的地位和影响,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此,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坚持讲信修睦。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  相似文献   
59.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台海危机、炸馆事件和撞机事件等,中美关系这艘航船乘风破浪,颠簸前行。两国虽通过危机控制保持了战略稳定,但战略猜忌不但没有随着两国磋商机制的加强和社会交往的密切而消弭,  相似文献   
60.
<正>自有国家以来,就有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点和核心内容。因而,在长时间的国家发展史上,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不过,在冷战时代,国家利益一度受到意识形态的冲击和遮蔽。随着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各国开始更加注重国家利益,不但在国家政策和对外战略上体现出明显的国家利益原则,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既有关于"国家利益"概念本身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