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贫困仍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贫困治理是国际社会需着力应对的重要课题。在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通过“精准扶贫”等国家治理方略,落实“五个一批”工作措施,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任务。我国已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全世界减贫进程.  相似文献   
62.
在脱贫攻坚等重要治理领域,地方政府的激励响应行为与分类施策机制如何影响绩效生产,是有待厘清的问题。论文基于“激励响应-机制执行”视角,选取A县减贫“分类瞄准”案例作初步探索。研究发现,“分类瞄准”将贫困户划定为“一般户”与“重点户”,实施差异化帮扶,旨在回应精准脱贫“帮能援手”与“保障兜弱”的目标导向。但是,双重目标的实现样态并不均衡,减贫成效凸显“兜弱”导向。剖析绩效形塑机理,论文认为地方政府受“减贫人口规模最大化”激励信号的驱动,从快从速的执行风格成为其达成绩效的理性选择。然而,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与市场波动弱化了“帮能”功效,政府部门瞄向“重点户”的专项转移支付则强化了“兜弱”效应。由此,在农村减贫“帮能援手”功效未充分溢出的情境下,地方政府面临发展型项目效果巩固与“兜弱”型资源支出规模增加的压力。基于实证结论,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的政策建议:一是在治理框架内统合“发展”与“兜弱”价值,注重政策设计的平衡性;二是优化激励信号设计,使之适配治理需求;三是加强府际互动与治理信息共享,推动纵向政府间关系转向“协作-赋能”。  相似文献   
63.
新常态下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操作与执行中出现了申请贫困对象的资格认定与筛选工作繁重;扶贫项目的审批、运行及资金监管权责不明;各贫困村未制定长期、科学、合理的脱贫计划,村民缺乏致富脱贫的行动理性等问题。应通过重构乡村利益共同体、助扶代际传递贫困户、搭建社会融资平台、构筑社会支持体系等措施来调动国家、组织、个人等力量,为精准化扶贫、理性化致富、系统化脱贫,以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主体支持。  相似文献   
64.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已经实施了六年。有数据显示,六年来,全国共减贫8239万人,平均每年1300万人,相当于每分钟26人脱贫。这份骄人成绩的背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倾注了全力,也离不开广大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站在历史的节点,我们将有幸一同见证,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历史性解决!俗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之年,如何最终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邀请两位省政协常委和五位委员来共同探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5.
刘娟 《瞭望》2020,(1):41-42
这里是战场,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有冲锋陷阵,同样有流血牺牲。脱贫攻坚,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再经过2020年这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奇迹的背后,是28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尽锐出战,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书写了动人的扶贫故事。  相似文献   
66.
绿色减贫因为吸纳融贯了精准扶贫、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生计意蕴而具比较优势,所以对跳出“贫困陷阱”、隧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有靶向功效。主体、产业和空间三维贫困及其在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交互叠加,既是引致并加剧区域性、系统化深度贫困的主要诱因,也是深度贫困样态的具象化呈现形式。为此,必须坚持问题、过程与结果导向,沿循“主体—产业—空间”三维及其互嵌耦合性辨析绿色减贫的运行逻辑,寄望通过精准廓晰致贫的机理与病灶,进而在厘清绿色减贫思路和方向的基础上,围绕绿色主体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空间优化及“主体—产业—空间”协调融贯构建长效机制,以期助益高质量摆脱以生存需求为指向的绝对贫困,持续性缓解以发展需求为要义的相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67.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成功的秘诀在于不同时期推动贫困治理的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党的贫困观与减贫路径经历了一个有重心的、分步骤的梯次推进过程,即贫困观从以阶级关系为重心、以经营体制为重心、以区域条件为重心向以家庭因素为重心过渡,分别对应从土地革命与阶级翻身、公有制依托与福利下乡、市场化改革与政府开发到精准施策与多元协同的减贫路径.这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的迭代创新逻辑,以及通过减贫持续推进贫困群众全面发展的实践逻辑.从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看,党贫困治理的经验对乡村的组织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等方面亦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8.
《共产党人》2021,(1):47-4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E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创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世界减贫、中国扶贫的西海固答卷。  相似文献   
69.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16):I0001-I0016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对于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找准贫困人口、实施扶真贫是普遍性难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五个问题'增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针对性,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70.
作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省份,陕西省在"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以洋县白石村为例,帮扶措施实现的减贫成效及贫困户满意度均有所提高,但是在贫困户自身、帮扶主体、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强化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因地制宜,分类研究,筑牢帮扶保障体系,精准施策,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狠抓脱贫成效,落实主体责任,拓宽扶贫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