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毅微服出峡抵达武汉,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党委书记.不久,发生"七一五事变",汪蒋合流.七月初,陈毅辗转经由九江赴南昌,未及赶上八一起义部队,旋又向南,终于在临川赶上起义部队.周恩来分配他到北伐时叶挺担任过团长的"铁团"73团当指导员.在起义军失败溃散的危急关头,陈毅协助朱德整编的这支队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初基础的一部分.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发动湘南起义,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红色军旗,朱任师长,陈任党代表.这年4月,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任军长,毛任党代表,陈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82.
赵映林 《唯实》2021,(1):84-87
公元207年,27岁的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以为"兴汉"战略,可事与愿违, 27年后,诸葛亮赍志而殁,原因何在? 《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思考的结晶 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突出表现在他以弱小的蜀国雄视天下,北伐曹魏、东联孙吴,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83.
大致以中唐为分界,中国历史在政治制度、经济构成、社会关系与思想文化诸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宋存世期间,外部环境基本处于北方强邻压境的态势下,先是1127年北宋亡于金朝,南宋被迫立国东南;1279年在与蒙元军队的崖山决战中,南宋最终覆灭。我们站在当下,倘欲理性地评价宋代,必先对两宋史作一概览。【两宋大势】公元960年,袭用五代武将拥兵问鼎的故伎,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开国  相似文献   
84.
学术界对陈独秀的北伐观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在"三二○事件"之后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但并不影响他继续支持北伐的进行。  相似文献   
85.
师永刚 《法制博览》2011,(13):72-73
兵家蒋介石自负为一代名将,并亲自颁发“特级上将”。在蒋介石的战史里,其前半生大约攻无不克者多,其后半生则战无不败者多。至有“曼大胜战,三大败战”之称。近日,《蒋介石:1887~1975))(上)出版,我们摘录其中涉及蒋介石战史部分发表,以使读者能了解蒋介石之战绩。蒋介石三大胜战蒋介石自黄埔练军起,到名义上一统中国,历时数年。其间大小百余仗,胜者居多。国民党史有称东征、北伐、抗日为其三大战功。  相似文献   
86.
这是作者六朝文史札记结集中的两则。《郁郁乎文的江南文化世族》明确指出 ,东晋的江南地区产生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文化世族 ,对以后该地区的文化影响深远 ,是中国历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北伐》则具体论述了东晋的几次北伐 ,认为其积极意义应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7.
北伐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硕果.如同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高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胜利,则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发展的高峰,为我党统一战线宝库提供了奇瑰异宝.  相似文献   
88.
一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序幕.根据中共中央行动计划,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应迅速撤离南昌开赴广东,占领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恢复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相似文献   
89.
<正>(接上)邓演达在教练部分管术科操练,他坚持与学员一起学习、一起操练,每次野外演习,亲自组织讲评。他的军事课,讲得生动活泼,很受学员们欢迎。在重视军事训练的同时,他也十分重  相似文献   
90.
<正>九、北伐骁将1926年,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及河南沿京汉地带,拥有军队约20万人: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各省及津浦铁路北端广大地区,拥有军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