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19篇
中国政治   8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62.
1924年.我出生在军阀混战的北京.我的父亲姚继明参加过1926年的北伐战争和1929年的反蒋战争.父亲长年奔波在外.所以六岁之前.我都没有见过父亲.是和母亲一起生活在爷爷家.1929年反蒋战争失败后.父亲回到北平.一家人从北平郊区的姚家坟村搬到了和平门内后细瓦厂的一座二层小楼.从此我们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在绒线胡同小学毕业后.我报考了师大女附中。  相似文献   
63.
<正>北洋大学在全国大学中,是建校最早的,因而素有“老北洋”之称。当然,所谓老,不一定是美誉,老干部、老科学家是尊称,老官僚,老学究就是贬词了。但北洋属于前者,历史虽老,教学不旧,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绝大部分都能顺应潮流,时有建树。特别在政治上,学生运动也是勇往无前的。北洋校内的几次罢课学潮是可歌可泣的;全国性的学生运动,北洋学生也素不后人。1949年天津解放后,校友中的地下党员及先进分子回校探望时,人数之多,说明北洋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64.
胡开明 《党史博采》2011,(12):39-40
“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大的斗争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鼓舞了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众的斗争精神,轰动了社会,波及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各大中学生在北平学联的统一领导下,纷纷成立学生救国会等组织,爱国、进步学生的队伍迅速扩大。但同时,矛盾也越来越激化。  相似文献   
65.
齐岩 《北京党史》2011,(1):52-56
重返北平忆往昔 1949年初北平解放了.我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北平。看着那巍峨的城楼、沧桑的城墙.不由得想起了在北平读书时的点点滴滴。读书时的那些事,似乎是那么遥远.又仿佛是在昨天.都一下子涌到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66.
原法租界马斯南路121号(即今卢湾区思南路87号),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上海的寓所。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在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他这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深为广大群众传颂和钦仰。著名剧作家田汉所作  相似文献   
67.
北京城里,有一条颇富诗情画意的胡同——百花深处。据《北京琐闻录》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有对张氏夫妇在新街口南边的一块土地上,种植牡丹、芍药、荷藕等,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赋诗,于是有了百花深处这个美名。  相似文献   
68.
1948年12月14日,胡适匆匆飞离北平。临走时,他只带了几份研究((水经注》的手稿和其父年谱的手稿。他多年收集的大量珍贵藏品(包括藏书、手稿、书信、日记、档案、照片等),则留在了北平寓所。胡适走后再也没回大陆。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美国纽约立下遗嘱,将这批藏品全部遗赠给北京大学。令胡适没有想到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批弥足珍贵的藏品却被有关方面人为地一分为三了。  相似文献   
69.
1937年卢沟桥事变,事变前就虎视眈眈的日本军队,开始了精神上的彻底征服,终于将中国的大学置于炮火之中。学界领导、名流开始日夜奔走呼号,计划各校师生的撤退和安置——中国现  相似文献   
70.
历史需要记忆,文化需要传播,文明需要传承。由《档案春秋》杂志社编、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当年那些人》一书收录了45位近现当代各界名人,勾勒出一个个不平凡人的平凡事,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还原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展现了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场景,可谓世纪风流,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坎坷曲折。本刊选发几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