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是俄核政策的核心,它随俄国内外安全环境的交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由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发展过程.尽管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在完成政策目标方面的效能有限,但却是俄维护其核心利益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与俄罗斯有某些类似的安全境况,因此,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实践对中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北约成立60年来,其核战略的制定与演变始终同北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紧紧缠绕在一起。北约核战略与美国核战略之间,既存在相互支持、影响和互动关系,又充斥美国和欧洲盟国之间在安全认识上的矛盾和斗争。美国始终关注“先发制人”的核威慑力,而冷战后欧洲更重视核安全而不是超强的核实力。未来,北约的欧洲核力量将会进一步削减,北约将在核不扩散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当前,随着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等环境安全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问题政治化、安全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北约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环境安全方面采取的战略、政策及付诸实施的各种具体努力愈来愈多,影响也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54.
北约新战略概念有三点变化引人注目:在“安全环境”评估方面,认为北约遭传统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减小,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网络攻击等“新威胁”日益严重;在威胁应对方面,提出加强反导体系等“新能力”建设,运用政治、民事及军事等综合性危机管理方法,以及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等;在对俄关系方面展现了“新思维”,不再认为俄是主要安全威胁,“寻求与俄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新战略概念将对北约未来发展、跨大西洋联盟及西方与俄关系产生影响:北约的全球性特征会更明显,它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地位将有所提升,北约及其成员国与俄关系将进入一个对抗减少和合作增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5.
黑山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虽然展示了北约东扩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东扩面临的种种难题:即东扩旨在壮大自身还是抑制俄罗斯?东扩后的北约究竟变强还是变弱?东扩究竟使北约收益多还是遭祸多?如何统一东扩的目标与实践?等等.东扩战略使北约骑虎难下,导致北俄双方冲突升级,引发欧洲政治与安全动荡.东扩已远离北约最初的设计,能否继续,既取决于北约的战略定位与实践,亦取决于欧洲政治与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6.
(2009年5-6月)5月1日俄罗斯约200万人参加了五一庆祝活动。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拒绝参加将与5月19日举行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此抗议北约对两名俄罗斯外交官的驱逐。  相似文献   
157.
因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等结构价值不断上升,对美国、欧盟及黑海沿岸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黑海地区局势严重影响周边的中东、俄罗斯、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安全;因此,从西方对黑海地区战略可折射出对中东地区、高加索和中亚的政策,从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转型可预测出东西方势力对比、西方和俄罗斯在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竞争格局和全球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8.
王媛媛  王婀娜  孙恪勤 《和平与发展》2022,(6):24-46+153-154
在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北约通过了《北约2022战略概念》文件。这是北约在美国施加压力和乌克兰危机爆发的特殊背景下,酝酿多年、经过激烈争议达成的战略共识,也是冷战后北约最大的一次战略调整和对未来数年的战略规划。北约战略新概念的推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虑,是北约在国际格局演变对西方不利发展趋势下的应对举措,亦有美国战略布局和北约存续的内在需求。马德里峰会后,北约积极部署和落实新战略,呈现一些新动向:从全球视野出发,大力强化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和高科技能力,更积极地服从和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包括对华战略,在欧洲、北极和亚太等地区呈现出更明显的攻击性。北约首次将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以及谋求“积极介入”亚太安全事务的战略动向,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9.
郭籽实  洪邮生 《国际展望》2022,(4):132-152+158
韧性问题目前已成为西方国际安全与国际组织学界关注的一项重点议题,其理论前提是当“全面安全”无法实现时,各行为体必须从内部思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与应对方式。在北约新一轮改革进程中,韧性建设成为其应对内外安全危机的新方案与组织改革的重点议程。北约韧性议程聚焦于危机前预防与危机后的抵御与恢复,强调民事力量对军事职能的支持与相互合作。目前,北约已经为自身及各盟国建立了韧性目标,并且明确了各行为体的职能和责任。由于韧性议程的安全逻辑以及当前地区冲突与大国竞争再度加强的国际背景,北约的韧性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近年来,北约不断将韧性议程整合到疫情应对、军事演习与行动中,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北约韧性建设也面临着资金短缺、韧性指标难以量化和各盟国认识与合作不足等问题。分析北约韧性建设与其组织转型的关系、评估其对欧洲安全格局与大国关系的影响,对于准确而理性地研判北约的未来走向,把握中国与北约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