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2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正>在国家体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大国集团/结盟一直是权力政治的主要载体。无论是维也纳体系中神圣同盟的建立,还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轴心国与同盟国的较量,大国集团/结盟曾周而复始地扮演着权力竞争和对抗的角色,推动着热战的爆发。二战以后,尽管反帝反殖运动中不结盟力  相似文献   
18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与北约理事会框架下的俄罗斯北约伙伴关系呈现出形式上的伙伴与实质上的参与者相结合的特点,从而使俄北伙伴关系表现出参与性伙伴关系的特点。综合来看,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经历了从战略忽略到战略关注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脆弱性、非对称性与象征性的特点。未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发展还必须在不断解决敏感性冲突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话,保障参与性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3.
2009年以来,阿富汗塔利班加强对北约部队的袭击力度,美军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奥巴马团队就增兵方案进行多次秘密讨论,12月1日才终于有了结果。当地时间1日晚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发表全国讲话,宣布阿富汗战略的调整方案,其中包括2010年夏季之前向阿富汗增兵3万人以及美国从2011年7月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撤军。  相似文献   
184.
(2010年11—12月)11月1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视察俄日之间存在争议的岛屿。11月2日俄开始向阿富汗内务部无偿提供射击武器和弹药。11月3日由于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  相似文献   
185.
2014年6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奥巴马访欧显示美俄角力激烈。3—6日,奥巴马访问波兰、比利时和法国。3日,奥巴马在华沙机场发表讲话称“欧洲的安全是美国自身安全的基石”,提出了名为“欧洲安全保证倡议”的十亿美元援助计划。该计划将协助乌克兰、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等非北约国家,更好地与美国及西方盟国合作,并建设自身的防卫能力。在比利时参加七国集团峰会时,奥巴马表示,美国要加强在东欧的部署,增加在东欧地区军事演习、培训以及美国派驻欧洲的空军、地面部队等换防。  相似文献   
186.
作为最古老的全球公域的海洋,承载着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的重任。确保航海自由、海上贸易航线、海上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流向,都涉及北约的安全利益。在海洋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诸如海洋环境恶化、海盗肆虐、新兴国家海军快速发展等挑战下, 北约打着保护全球公域的旗号,根据后冷战时代海军执行的几个行动实践,在北约新战略概念指导下,2011年1月通过了“联盟海洋战略”。北约海洋战略赋予其海军承担“集体安全与威慑”、“危机管理”、“合作安全”和“海上安全”的核心使命。在利比亚战争中、在反海盗行动中以及目前的叙利亚危机中,北约海洋战略得到检验,尽管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政治意愿投资海军。偏重于海洋的军事领域、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上安全的北约海洋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北约的海军力量可能会遏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可能会介入中国与邻国的海疆纷争;对中国海军保护能源安全也会构成挑战。这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确保海洋安全战略所必须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7.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188.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9.
方亮 《南风窗》2012,(19):83-85
中国的国力提升使得头号强国开始视之为主要竞争对手,而苏联的接班者俄罗斯则用了20年来退居二线,从而可以像中国在两级对抗格局下一样左右摇摆,博取更大红利。  相似文献   
190.
柳思思 《当代世界》2012,(11):35-37
近期土叙边境连续发生的多起越境炮击事件,土耳其议会1月4日通过动议,授予政府为期一年的全权调遣军队跨国界作战。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0月9日在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上表示,如有必要北约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支持成员国土耳其。至此,北约已经做好了借力土耳其以介入叙利亚危机的准备,即北约通过土耳其对叙利亚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