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4月1日奥运火炬抵达阿拉木图,开始历时一个月、传经五大洲19个国家的全球传递。 4月2—4日北约成员国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议邀请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未获邀请。 4月5日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在泰国曼谷结束,160多个与会国家代表同意年内分别在德国、加纳和波兰举行三轮谈判。  相似文献   
25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的国际犯罪行为。外交使节和大使馆的不可侵犯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前提。使馆是派遣国主权的象征,具有主权属性。侵犯中国驻南大使馆,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一袭击我大使馆的行为,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违反了国家间有效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公认的一般国际法原则,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向北约成员国之外的主权国家动武,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肆意践踏,是向世界和平的宣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轰炸行动已构成国际犯罪,任何政治和经济局势都不能成为理由。在侵略政策和行为上挂上“北约”的标签,并不能使这种行为具有神圣性。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严重事件承担全部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253.
北约军事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直进行着战略调整。但是作为其支柱的军事力量跟不上北约战略调整的步伐,影响着大西洋两岸关系。为改变这一状况,北约制订了军事转型计划。北约军事转型一方面牵动着世界军事安全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仍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54.
凌胜利  吴玥瑾 《东北亚论坛》2024,(2):47-62+127-128
近年来,北约对亚太地区的介入不断加深,呈现“北约亚太化”态势。“北约亚太化”主要受到地缘政治环境、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欧洲盟国协调等因素影响,突出表现为以应对“中国挑战”为战略目标、以强化与亚太伙伴国家关系为主要手段、实现亚太与跨大西洋的安全联动。当前,对于“北约亚太化”的认知分歧主要聚焦于其属于联盟转型还是联盟扩员。通过比较分析联盟转型与扩员的条件,可以发现“北约亚太化”的实质是北约将联盟空间拓展至亚太地区,推动联盟转型。尽管北约积极加强与亚太国家间关系,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互利水平有限,这使得“北约亚太化”难以发展为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扩员。“介入亚太”已经成为北约的长期任务,会对中国周边安全、亚太地区局势与大国战略竞争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此,中国需要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巩固与亚太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建立与完善包容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妥善应对“北约亚太化”。  相似文献   
255.
冷战结束之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困境越来越突出.在安理会的决策方面,大国一致原则导致的选择性制裁和反应迟钝问题日益凸显.在军事行动的执行方面,安理会缺乏及时和有效的管控手段.与此同时,战略转型后的北约以“危机应对”为路径,开始谋求成为全球性集体安全机制.在“自愿合作”取代“整体对外”,成为军事干涉的决策基础之后,北约的军事干涉机制更加高效,但也更加危险.科索沃战争与利比亚战争都说明:联合国与北约两种集体安全机制的兼容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实现兼容的两个前提是北约的军事干涉能够获得安理会的事先授权,并且安理会能够对北约的军事行动实施及时和有效的管控.当两者无法兼容时,考虑到北约集体安全机制的封闭性、进攻性和危险性,我们只有坚持安理会的权威才能真正保障世界和平.国际社会不应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失去信心.一方面,即使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也无法彻底放弃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另一方面,在推动联合国改革的基础上,通过遵守和完善《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集体自卫权与区域办法,两种集体安全机制仍然可以实现兼容.  相似文献   
256.
北约东扩:历史地理规律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从德 《东南亚研究》2002,(5):49-53,63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变化的主要事件 ,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北约东扩有着久远的地缘政治理论根基 ,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以及历史上德国的战争地缘政治学和法国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无不包含了对欧洲权力意义的论证。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权论”、“陆权论”及德国、法国地缘政治理论中“东进”的主张和新地缘政治学中欧洲联合思想的剖析 ,探究北约东扩的历史地理规律。  相似文献   
257.
高华 《国际观察》2002,(5):26-30
本文以刚刚成立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为切入点,指出了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俄罗斯与北约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揭示了未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某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8.
欧盟框架下的安全与防务议程正朝着实质性的战略自主方向显著推进。在近年防务实践中,欧盟的安全主体身份在联盟内外都呈强化之势;其防务职能定位在安全化逻辑下内向化扩展;经济化和产业化成为共同防务新路径;共同防务实践中超政府主义趋向得到加强。欧盟短期内能够取得这些重要进展,主要缘于既有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框架无法满足战略自主的紧迫性需求,战略反思进程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欧盟安全与防务议程的自主性进展是对既有框架的超越,它具有过程隐性,发展前景将具有更加突出的两面性,即联盟内部在共同防务上所谓一体化与次区域化嵌套交织,对外安全关系上同北约、美国的竞争与合作并行。  相似文献   
259.
<正>当前国际重大危机爆发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是遏制中国,北约东扩、彻底削弱俄罗斯只是这个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最重大的“地缘政治突变”;“一带一路”则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以来最大的“地缘经济渐变”。“突变”与“渐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260.
郭长刚  梁莹莹 《西亚非洲》2023,(1):110-130+159-160
近年来,土耳其在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系统、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围绕东地中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等问题上都与北约盟友激烈对立,引发盟友对其北约身份的质疑。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再次引发了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资格的讨论。土耳其与北约之间的这些矛盾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是土耳其认为北约的“集体威慑”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保障,土耳其的国家利益与北约联盟的利益并不处在同一轨道上。冷战结束后,当年迫使土耳其加入北约的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加速变化,北约联盟新的集体威慑对象也变成了所谓“恐怖主义”。但在应对全球及地区恐怖主义威胁时,土耳其的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及北约的联盟利益形成了根本对立,土耳其成为令北约“头疼的伙伴”。究竟土耳其是否继续留在北约联盟,以及北约是否继续容纳土耳其,既要看土耳其的外交战略选择,又要看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更要依赖彼此间的分歧管控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