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苏东剧变后,希腊共产党根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希腊本国的社会性质,系统阐述了希腊反帝反垄断民主革命理论,并在具体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本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因苏共和中共,中苏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在历史上的密切联系,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更应该从苏共亡党和苏联亡国的原因中汲取历史教训,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4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谭索先生的大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以下简称<毁灭>),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不到3年,该出版社又推出了谭索的新作<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以下简称<灾难>).两本书,对苏联解体前后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称之为姊妹篇.本文拟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44.
本文主要探讨苏联特权阶层与苏联剧变的关系,正是这些掌握着立法权、司法权,国家权利的特权阶层,通过手中的权力,变社会主义成资本主义,成了苏联、苏共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45.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0,(11):45-46
2010年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突发大规模骚乱.总统巴基耶夫被迫出走到南部.反对派迅速组建临时政府。接下来.双方由僵持到最终巴基耶夫出国流亡,临时政府基本掌控全国局势.总共才不过一周多的时间。如此剧变不能不让人想起五年之前同样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  相似文献   
46.
苏东剧变的要害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47.
朝鲜是在长期面临美国侵略战争威胁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以来,朝鲜劳动党在以金日成理论为基础构建的“主体思想”指导下,坚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苏东剧变后,朝鲜大力强化“主体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8.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定位以及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是经济发展利益,而非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在应对中东剧变中既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立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又采取了符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性方法,有力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中东变局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一次重要提升。  相似文献   
49.
回顾突尼斯、埃及等国的乱局演化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直接导火索是以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优兔(YouTube)为代表的新媒体,这些图片或者视屏的迅速传播,不仅改变了民众交流的形式,也改写了世界政治生活。[1]西亚北非乱局中的新媒体因素近年来,随着西亚北非各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攀升,新媒体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具体表现在:第一,  相似文献   
50.
时间匆匆,苏联剧变已有10年。这些年来,国内外从事苏联问题研究的学者,对20世纪历史上这一最重大事件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人们苦思冥想,辛勤探索,想要悟出个究竟。特别是从1996年我国领导人一再提出要研究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之后,学者们在拓宽研究视角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探索苏联剧变的主导因素问题上。我早在1989年8月,当波兰等六个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后就提出,这些国家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斯大林模式弊病太多,历次改革又遭失败,从而到后来,这种体制走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后来,我一直从体制这个角度研究苏联剧变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