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70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实质是国内法在国际交往关系中占居何种地位以及国家如何在国内执行国际法。本文在回顾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较客观地揭示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2.
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研究框架过于简单的教训 ,设计出从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两个层次分析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研究框架很有必要。在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 ,其表层区别是由其深层区别所致 ,其联系主要表现为调整范围交叉、职能互补、取向趋同和要素通用。  相似文献   
83.
轰动一时的“方玄昌、方舟子被袭案”,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肖传国拘役五个半月。本案事实显示肖传国基于个人私怨而花钱雇凶对被害人实施报复,其故意伤害意图非常明显,这与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殴打他人”以寻求精神刺激的行为表现并不完全吻合。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除了动机,主观故意、犯罪对象、发生场域、既遂标准不同之外,最关键的区别点在于客体不同,侵害社会公共秩序安全和侵害人身健康是不同性质的法益。民众对本案的争议点就在于为什么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而是寻衅滋事罪,因为从理论上讲,根据未遂的定义故意伤害罪应该存在未遂情状;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程度的伤害结果都存在未遂,其中轻伤的未遂应该排除。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行为人从原单位“跳槽”后以不正当手段继续使用原单位进行保密的技术图纸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性质认定为视角。通过对刑事法的二次违法性属性等理论、刑法谦抑性原则以及契约自由精神进行详细地阐述.对案件争议焦点中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商业秘密本身以及数额认定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在认定本案可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同时.在法条之外另辟蹊径.着重运用刑法谦抑原则和契约自由对本案涉及的另一个焦点——刑事立法该如何界定刑民的应有隔离地带进行详尽地分析.以厘清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入罪边界。  相似文献   
85.
孙大申 《法制与社会》2013,(15):242-243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话题,也是近几十年国际社会中最活跃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国际社会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这些公约始终贯穿着一些解决国际环境法问题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围绕其中的“共同责任原则”展开论述,通过哥本哈根会议中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国家责任分担以及共同责任原则与区别原则的对比,探讨共同责任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86.
立法上,将奸淫幼女型犯罪规定为强奸罪,运用了法律拟制的立法方法;司法上,对奸淫幼女犯罪的案件事实认定时,只有明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行为的,才构成犯罪.这里对“明知”的认定既包括直接证明也包括推定.法律拟制和推定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性价值,都为司法带来便利与效率,但它们的创制和适用必须受到约束和限制,不能僭越侵害被告人利益和突破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边界.  相似文献   
87.
民间借贷在实践中的繁荣与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学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和全局监管方面,缺乏细致剖析。民事借贷、商事借贷相区别是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规制的基础。应当采取专门立法模式,制定民间借贷单行法律。  相似文献   
88.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是两类既相似又不相同的合同行为。司法实践中对包含有欺骗事实的合同行为的性质认定一直是个难点,这两者往往容易被混淆,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所以,应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全面把握,以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9.
论优先权同其他担保物权之区别与竞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优先权是一项传统的担保物权,发韧于罗马法,后经法国、日本等国民法加以继承,并发展成为一个由一般优先权和特别优先权组成的完整物权体系。我国未来物权立法应设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但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关系以及相互间效力的协调,成为我国继受优先权制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尝试对此作出回答,并再次指出优先权具有自己独特的调整领域,且非其他担保物权所能替代,故在我国未来物权法中,确立独立的优先权制度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90.
法治的悖论与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尔克曾这样揭示法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法治表示对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以便人们得以相应地规划和组织他们的安排;但是,另一方面,法治又强调需要法律保有某种灵活性并且能够让自身适应公共观念的变化。一方面,作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推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