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4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当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亨廷顿的这一观点,强调的就是社会整合对于变化的社会中政治秩序建构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当前我国社会深刻转型带来的“碎片化”状态,如何才能重新整合社会,进而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导入,社区内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矛盾突出,一些社会管理问题凸现。面对新情况,枫林社区(街道)提出以区域化党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思路,探索以区域化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5,(6)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从区域性基层党建工作的角度出发建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不仅是适应城市单位功能分化特点、城市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变化、也是适应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等需要,需要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原则整合党建资源,在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上,构建以上级党组织为主体,充分调动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参与到党建工作中的协调共建机制,真正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快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际,整个社会将越来越扁平化和透明化。随之,社会管理也必须加快组织功能的自我调适与机制创新,从而不断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上海市黄浦区依托区域化党建,通过创新社会化管理方式,健全服务机制,不断推动基层党建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近年来,我省在社区治理工作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做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重要论述为指导,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和群众中的凝聚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初步形成了“同心凝聚、辐射发散、同轨运转、同脉相连”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和社区“共治同心圆”。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12,(10):32-32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西城区委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从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机制入手,立体式打造,多维度设计,实施“产业功能园区”党建,推进“和谐社区家园”党建,以“结对共建”活动为纽带,构建“两园一带”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2):42-42
河北省三河市注重完善城市社区党建网络,纵向延伸、横向加密,构建起“棋盘式”城市社区党建区域化格局,察民情解民忧,为基层党建和社区工作注入活力。据三河市委组织部介绍,在纵向上他们推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小区区(院)长-楼门长三级管理,延伸了管理触角;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1,(2):18-22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30年前热播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充满豪情地吟唱了黄浦江。滔滔浦江,流淌着无数的上海故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兰志明 《实践》2011,(11):22-22
包头市青山区在党建工作中统筹规划,形成了“三级统筹、两力驱动、一体推进”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日渐上升,以其为视角来研究国际问题的趋势渐强。本文就试图讨论建构主义视角下东盟的区域化。首先简要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次介绍目前以建构主义研究区域化的代表人物,最后从共同利益、共同规范与地区认同、东盟方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东盟区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