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1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40篇
中国政治   276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受长期冷战因素制约以及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利益的维持,亚洲区域合作一直滞后于欧洲与北美洲。2004年欧盟宪法条约的签订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促使东盟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决心召开东亚高层论坛——东亚峰会(East A sianSum m it),促进东亚合作进程,建设“东亚共同体”。东亚峰会筹备过程中,日本在谋求峰会主导权未果的情形下,基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提出开放性理念,积极邀请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入盟;使得原本错综复杂的东亚合作更显扑朔迷离,成员国由原13个国家(即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扩大]变成…  相似文献   
952.
在2008年9月1日举行的第四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大图们江区域投资发展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成为首个议题,由此图们江区域合作再次受到媒体的关注。在图们江区域合作计划中,俄罗斯凭借地理、资源等优势被视为具有重要地位的参与主体,其对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政策已成为影响该计划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3.
阻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因素是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非经济因素中,文化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且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因素。东北亚各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为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各国要“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求得文化价值观的共识。  相似文献   
954.
目前.北美和欧洲自七十年代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安检排爆技术论坛或研讨会、有力的推动了上述地区安检排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亚洲尚无此项活动。亚洲各国纷纷建议.由我国权威部门出面组织安检排爆技术交流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本地区安检排爆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955.
956.
在全球经济寒潮肆虐的时刻,中国与东盟相携的手,感受着相互传递的暖意。伴随着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了第五届——这个11国搭台的经贸盛会再次精彩上演。  相似文献   
95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因雷曼兄弟的破产而停下扩散的脚步,它正快速向欧洲、日本、美洲、俄罗斯以至于全球蔓延.人们不禁要问,短短数十天,在对付金融风暴上,世界何以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美国与欧盟、包括俄罗斯在救市上体现出的难以置信的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95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盟开始加大各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1995年12月15日,东盟各国在泰国曼谷通过了《东盟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TRIPs),正如该框架协议的序言部分所言,东盟承认知识产权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以及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期望在知识产权和相关领域内加强更紧密的合作,以便为经济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迅速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成员国的繁荣。  相似文献   
959.
8月1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同意与印度签订核安全保障协议。 8月2-3日 第十五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接受澳大利亚和缅甸为观察员。  相似文献   
960.
国内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及创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家琦 《前沿》2009,(12):165-168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的态势越发明显,但区域合作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的区域合作机制存在问题。改革国内区域合作机制需要克服现有行政区划的体制性障碍,解决成员参与合作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为解决上述难点,促进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应建立“一个组织体系和两个保障机制”,即具有约束力的区域合作组织体系、规范区域合作行为的约束机制和协调成员利益关系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