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4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7篇
法律   500篇
中国共产党   351篇
中国政治   554篇
政治理论   223篇
综合类   3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葛红亮 《东南亚》2012,(2):16-21
2009年7月,美国在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以此为标志,美国南海政策出现了冷战后的第二次调整,由介入向深度介入发展。美国这一政策立场的转变固然与其在南海地区的重要商业利益有关,但在根本上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延续和体现。从中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南海问题不仅成为研判中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更折射出长期以来中美双边关系中战略互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2.
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两年多来,欧盟外交所受的影响逐渐显现。欧盟外交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经济领域,追求商贸和经济利益成为其当前的首要目标。同时,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新兴大国的态度和政策总体上更趋重视,也更为务实。债务危机还影响到欧盟的外交意愿特别是行动能力。外交资源日趋减少使欧盟外交呈收缩之势,其外交重点将进一步向周边地区倾斜。此外,债务危机加速了欧盟的内部分化,其"外溢"效应将弱化欧盟共同外交。  相似文献   
103.
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构建的重要海法制度,相关原则、规则已构成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行使该主权权利,要划清与国家主权的界限,避免专属经济区领海化;同时,也应认识到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专属经济区海法制度所具有的普遍国际法地位及其普遍拘束力,避免在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行使上搞双重标准.对于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剩余权利分配、安全职能等未定议题,中国应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7):22-22
钓鱼岛之争绝非仅是领土之争,而更为根本的是,它可能成为一座围堵中国的前哨堡垒。此次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中方被迫做出强烈反应。据说,在"买岛"之前,中日双方外交人员曾在各种层面多次接触,中国多次反复劝阻其"买卖"行为。本来,外交就是妥协,围绕这个问题,中日双方还有很多可能性,但是,野田为表示其"决断"能力,对有争议...  相似文献   
105.
毛凌云 《南风窗》2011,(17):31-33
搁置争议的关键在于共同开发,共同开发不彰,搁置争议就往往流于形式。既然越南、菲律宾等国都不愿与中国在南沙海域"共同开发",那么中国在加大南沙资源维权力度的同时,就应该择机主动开发。只有加强了存在,积累了谈判筹码,才能真正促成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围绕南海问题,菲律宾与中国之间摩擦不断.2016年6月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新政策表现出务实性、独立性以及大国平衡性三大特点.这一政策调整是在菲律宾政府对华外交陷入僵局、国内南部恐怖组织与分离组织势力猖獗、国家社会经济亟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带有杜特尔特的实用主义外交迹象和个人特质.这一调整对南海争端及亚太战略格局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锐评     
《党课》2014,(20):61-62
近日,菲律宾海事和海洋事务机构与德拉萨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场古代地图展。其展览目标就是试图提供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的“反面证据”。 点评:看得出,菲律宾官方对此次展览很用心。但问题在于,菲律宾展出的地图看似有说服力,实则经不起推敲。首先,菲方公布材料的权威性尚待考验。其次,这些薄弱的材料无法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08.
盛世莲花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中都有莲花的图案,概因澳门古称"莲岛",状如莲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构成了南海中这朵美丽莲花的三只花瓣,莲花也成了澳门的象征。1999,澳门回归,欣逢盛世,莲花怒放。  相似文献   
109.
李瑞敏 《学理论》2013,(6):21-22
让·博丹提出的主权理论影响深远。他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政体理论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政体思想。以主权归谁所有为依据,他将政体分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形式;因主权的特征反对混合政体;同时,他首次提出了按照权力行使方式的不同来划分政府形式。虽然他主张专制统治,并被后人认为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但是他并不鼓吹暴政,而且从其政体思想中可以看到许多有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0.
《外交评论》2017,(5):53-78
国际关系认知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引发了国家间冲突,然而,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并非线性的因果关系,传统认知理论未能对错误知觉引发冲突的具体条件做出清晰的界定。而从认知的另一个来源——身份出发,也许可以给出更可靠的答案,议题身份概念的提出则有助于理解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的关系。议题身份是指行为体在就具体议题进行互动时被激活的身份,代表了行为体相对于互动他者的议题认知和信念体系。行为体围绕议题展开互动,在不同议题中具有不同的议题身份。议题身份对认知过程具有两种影响:一是赋予行为体在议题中的认知偏好和适当性信念,影响错误知觉的形成;二是确定行为体在议题中的利益。这种利益界定决定了行为体对互动议题的敏感程度,进而构成冲突发生的条件。行为体对议题的敏感性越高,其依据错误认知展开行动的动机就越强烈,采取对抗性手段维护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近年来中美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中的错误知觉之所以呈现出向冲突转化的明显态势,并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其根源在于双方围绕该议题所产生的议题身份决定了互动过程中的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