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杨美姣 《当代亚太》2023,(4):4-32+166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亚欧非等不同地区建立了不同的联盟机制,组成了美国全球大战略中的联盟体系。随着国际社会“时”与“势”的重要转变,美国联盟体系不断演进并表现出不同特征。美国在不同地区联盟的设置诱因,它们在体系、结构、认知等层面的关联,以及如何影响“印太战略”的实践是文章的研究核心。文章从国际政治的权力动态转移出发,根据位势的强弱和威胁认知的高低,深入阐释了美国不同联盟机制的演变及影响。强位势优势及高威胁认知影响了同心多边机制及其变种的产生,强位势优势及低威胁认知则可能会催生出强多边机制及其变种,弱位势和低威胁认知下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这些联盟机制均服务于建立、维护和拓展美国的全球霸权。随着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战略东移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逐渐升级,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也体现了“变”与“不变”,弱位势及高威胁认知,刺激了美式小多边机制的产生。文章对美国联盟体系演进的分析突出了行为体间及其内部的互动逻辑,拓展了无政府状态下研究国家战略的视角和维度,在回溯历史和研判当前国际局势的背景下,为管控当前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建立美式小多边开展“阵营化”对抗所带来的地区风险,提供了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2.
姜志达 《当代亚太》2023,(4):71-93+167
冷战结束后,区域合作兴起,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美国为了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对中国发起战略竞争。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建立竞争性的地区合作制度,制造地区对抗,对东盟的“中心地位”构成严重挑战。文章尝试构建“制度对冲”理论,解释大国竞争背景下东盟护持自身地区合作“中心地位”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东盟通过“疏离”和“接触”对冲中美各自主导的区域制度,并以“结网”和“引领”对冲高度不确定的地区秩序。这些发现丰富了国际关系学界有关对冲理论的研究,还有助于中国理解中小国家集团应对大国博弈的行为逻辑,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3.
新世纪以来,伴随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地区影响力等方面的群体性崛起,印太这一地缘概念被赋予更加贴合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现实的重要意义。以中、美、印三国为代表的区域大国更倾向于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视作统一的地缘战略区域而纳入国家大战略进程,并作用于具体的外交政策实践,进而塑造出印太地区大国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生态环境。而印太特有的地缘特征,使得单一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借助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确立自身在地区的支配性优势地位。因此,构建以地区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复合型地区海上安全架构,成为维护印太海上安全秩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4.
亚太地区秩序调整主要受到大国博弈、中小国家抱团和地区规范演变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于亚太地区秩序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重返亚洲"政策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政府进行了大幅改弦更张,这也使得"特朗普冲击"在美国当前的亚太战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战略目标由"地位优先"转为"实力优先";战略资源由"多方统筹"转为"依赖自我";战略手段由"多边主义"转为"双边主义"。"特朗普冲击"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政策导向的调整,在"美国优先"的整体导向下,其亚太战略呈现出"国内优先""实力优先""经济优先""中国优先"四大特点。受"特朗普冲击"的影响,亚太地区秩序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  相似文献   
155.
王传剑  黄诗敬 《东南亚研究》2022,(5):79-105+156-157
作为“后脱欧时代”“全球英国”构想的一项关键战略举措,近年来英国强势启动了“向印太倾斜”的进程,并对其南海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主要表现为突出南海威胁感知、强化选边站位的政策导向,增强地区军事存在、提升武力介入的政策效度,入局印太安全架构、积极拉拢南海问题当事国等。这些政策动向既是“全球英国”构想下战略重心调整的客观需求,也是维系和发展英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必然结果,更是巩固和拓展南海地缘战略利益的现实需要。英国的南海政策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损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但却无助于塑造南海地区的规则与秩序,未来对于南海局势的影响总体有限,对此中国需要准确认知并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156.
文章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对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东南亚政策的影响和轨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未来东南亚政策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推测,对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应对之策进行分析研究。文章认为,相较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冷处理”和“边缘化”,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有了较大调整,其执政显著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提升与东盟国家外交关系,强化在东南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力,重塑地区规则秩序。受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影响,当前东南亚地区多边合作遭受冲击,和平安全隐患显现,现有经贸秩序也受到冲击。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积淀深厚,东盟国家“不选边站”立场韧性较强,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对东盟国家的接触拉拢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拜登政府通过《印太战略报告》作出一定政策调整,着重强化长期影响力渗透力。未来拜登政府将在《印太战略报告》方针指导下持续加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构筑并强化遏华阵线。然而,拜登政府政策执行仍面临国内外多重因素掣肘和挤占资源,同时中国坚定携手东盟国家维护地区开放合作主基调,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导致美国难以达成其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57.
2022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宣布与印太地区的13个国家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谈判进程。“印太经济框架”作为美国开展印太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制度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一份以美国利益优先的印太区域制度整合方案,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开展对华竞争的行动纲领,其未来必将会对我国的海外市场、供应链稳定、区域数字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以及区域各国制度整合等方面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为应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可能影响和挑战,我国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推出区域数字规则的“中国方案”,构建我国跨国企业主导的区域供应链,以RCEP为抓手,推动区域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58.
苏晓晖 《和平与发展》2023,(5):1-25+173
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后,为遏制中国等竞争对手,加紧推进地区战略部署,着力拼凑各种小多边安全机制:强化美菲军事安全合作并拉日澳积极参与;推动美日韩合作“制度化”;加速推进和拓展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逐渐走实。美国将东南亚作为实施“印太战略”的重心,并利用“离岸平衡”策略打造多层式、网络化遏华盟伴体系;同时大力推动海洋军事战略转型,竭力制造台海和南海联动效应,并有意裹挟地区盟友共同进行军事干预。这使得中国维护周边和地区稳定特别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难度增大,中美陷入冲突的风险也随之上升。面对这些严峻挑战,中国应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时积极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力争突破美国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59.
王世达 《现代国际关系》2023,(7):124-142+146
近来,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的大国外交出现明显调整,突出表现在巴基斯坦对美和对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巴美俄三角关系从巴美独大、巴俄弱小的绝对不平衡状态转向巴美下滑、巴俄上升的相对动态平衡状态。同时,巴基斯坦对印对华政策虽延续了巴印对抗、巴中友好的主基调,但也呈现出若干新变化与新趋势:虽然巴印关系总体紧张,但巴方积极管控危机,避免矛盾失控而引发战争和冲突;巴方一贯积极维护巴中友好关系,现阶段重点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等务实合作。巴基斯坦本轮大国外交调整缘于内外多重因素:外部首推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同时乌克兰危机起到催化作用;内部主要源于巴领导层发生重大变动,以及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挑战,亟需外部尤其是大国支持以改善国内形势。迄今,巴基斯坦的大国外交调整已在全球和地区层面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影响,但限于国际局势、自身战略认知与国情制约,巴方运筹大国关系依然面临结构性挑战。  相似文献   
160.
美国通过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回归印太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旨在占据印太地区数字贸易治理高地,同时获取印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兼顾IPEF数字贸易治理谈判效率与成员多元性,美国预计采用“整合谈判”与“零散谈判”双轨并行的方式,且优先着眼于与核心成员达成“早期收获”。IPEF数字贸易规则将根植于“美式”和“新式”数字贸易治理理念,也会回应新兴趋势和技术发展所需,并与美国“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相契合,还将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和中美数字贸易治理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其中,“跨境数据流动和存储规则”“数字产品非歧视性待遇规则”和“新兴技术规则”是美国推动IPEF数字贸易规则构建的重要抓手。中国将面临在印太地区数字贸易便利化系统构建、新兴技术标准制定以及中小企业合作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对此,中国应理性务实加入印太地区既有数字贸易安排,并依托数字服务市场制度型开放,积极提供数字贸易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数字贸易治理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