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历史主义是上世纪初从西方史学界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史学理论。近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指导下,作为一种研究和应用的具体方法,历史主义渐成共识,并被逐渐运用于当代史志研究领域。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方法以求"历史"地、"联系"地和"发展"地看问题,是当代史志研究中应予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丁晋清 《群众》2000,(2):34-35
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了所谓“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对历史常识无知,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像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矛盾运动的历  相似文献   
23.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24.
近百年来,中国伦理学和伦理道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演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是本世纪道德转换和伦理文化选择的历史必然;坚持中西融合创新的致思路向,对前人的伦理探索给予历史主义的评价,坚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当代最科学的伦理学说,是这一考察所得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5.
“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及其与历史维度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从他们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但是,"现实的个人"不仅有其历史维度,也有其人本维度.尽管马克思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社会历史,但是"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与其历史维度是密切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26.
梁妙荣 《理论导刊》2005,4(9):56-57
邓小平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主义分析,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关系中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27.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种再现。因此,重新认识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批评,以怀特的元历史理论为支架,强调以政治权力、经济、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分析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语言的关系,挖掘被主流意识压抑的它异元素,批判、对抗后现代意识形态霸权的物化、制度化、日常化及语言异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批判性特征。  相似文献   
29.
历史主义在方法论上取向于整体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 ,它在将历史力量神秘化的同时陷入了决定论的泥淖。历史主义在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是对社会规律的孜孜追求 ,受此影响 ,法学上的历史决定论视法学为规律学 ,忽视甚至是有意回避了法学的规则学特征。历史决定论是自然主义制造的一个理论神话 ,应将其从法学中彻底清除出去。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各个层次均引入语境理论,这一现象伴随着研究观念和思维方法的深层变革。文学话语层面注重语境的实践性和对话性,后期维特根斯坦借助语境寻求语言的意义,反拨逻辑语言观,巴赫金倾心于发掘文学作品与整个社会生活语境的关联,以及文学语言研究中语境间的对话。文学阐释层面侧重语境的时空性,伽达默尔通过树立解释主体的历史语境的价值而创立现代解释学,瑞恰兹则将文本语境的时空长度无限延长,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文本解读的多义性。文学文体层面,各个语境主义文体学流派引入文本之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信息,将文学话语与一般话语的文体研究打通,借助语境的开放性彻底打破了局限于文本内部的文本主义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