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2002年4月16~1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共同发起召开“苏共执政的历史教训”座谈会,与会者都是长期研究苏联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诸多方面探讨和分析了造成苏联共产党丧权亡党的原因与教训。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因素很多,执政党的因素是根本的。苏共没有推进政治民主化、经济  相似文献   
102.
苏共亡党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共败亡、苏联解体的原因 ,归根结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执政党的蜕化变质 ,激发了民心的流失 ,使苏联共产党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 ,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重视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表明当前和今后加强党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十分紧迫和非常必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要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关心和指导,同时又要吸取历史教训和避免越位和包揽一切等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104.
《党史文汇》2007,(4):37-40
第4集.苏共的党风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雕像静静地矗立在这里,他身后的斯莫尔尼宫曾经是十月革命的总指挥部。大门里面尘封着历史的烟云,宁静的草坪记录下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5.
《党史文汇》2007,(5):53-56
1988年秋天,位于莫斯科格拉诺夫斯基大街2号的一家商店门前,突然聚集起成百上千的人。一家不大的商店,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新闻效应,引起如此多的人们关注呢?  相似文献   
106.
《党史文汇》2007,(2):46-49
第2集 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的故乡,接连爆出四则震惊世界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7.
苏共的败亡,有许多值得总结和研究的经验教训,其中,共产党执政以后长期忽视党的建设,未能很好地实现从一个革命党向政权党的转变,未能解决好执政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相反,却从一个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革命政党逐渐蜕变为一个教条化、层级型的官僚主义政党,完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对外界的应变能力,最终导致结构性溃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8.
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联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的重要讲话,人们自能掂量出这部书的分量。《历史的教训》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杜兰特夫妇花了50年时间写作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世界文明史》,由此  相似文献   
109.
《红旗文稿》2015,(4):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真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能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就不会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坚强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整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国家的未来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意识形态作了系列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0.
高继民 《党史文苑》2011,(12):79-80
中国要不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怎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现代社会经济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这个曾经为中国共产党人谨慎探索、反复争论、时起时伏的问题,时下已是我党重要主张和政策。疏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非公有经济的认识过程、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当然是上溯的历史愈久远愈深刻。由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