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417篇
中国共产党   348篇
中国政治   646篇
政治理论   281篇
综合类   4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103.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公民新闻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公民新闻与传统媒介和公共新闻的关系;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其意义;公民新闻的发展前景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等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深层次研究成果尚少;基本上还是在新闻传播学框架下进行,研究视域不够开阔;对公民新闻的源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等.正视这些问题是学界推进相关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4.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中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三十年。平稳的动力机制之下,行政法治稳步推进。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法治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并进行反思,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中国行政法治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5.
介入·深入·反思——2008年文坛热点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回应生活(雪灾、震灾、奥运等)的热情、批判现实能力的提升、类型小说的横向拓展、新时期文学30年实绩及网络文学10年的评价、文坛清淤及批评的自律、文学奖的强势评价及微妙变化等构成了2008年中国文坛的长篇画卷.当代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突然表现出强大的回应现实能力,而且从介入走向深入,从深入走向反思,这一切都在表明中国文学逐渐从世俗化、市场化、娱乐化、消费化的阵痛中醒来,中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社会转型之初最困难时期,逐渐走向健康、理性.  相似文献   
106.
向失败学习体现为一种冲破传统思维的理念,需有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是取得成功后的清醒。公安工作中向失败学习,是寻找公安工作发展的增长点和发展规律,寻找防止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反思公安工作中的失败,定位不准、能效不高、执法不严是当下必须上下共同反思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掌握向失败学习的方法,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找出失败的根源,还要建立向失败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政府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集中论述自由与法治思想的地方。如果撇开这种思想的阶级因素及历史局限性,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学、法学实践仍旧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张慧 《法制与经济》2013,(8):135-136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在我国仍处于不完善阶段,但是其设立是必然的,它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与教育刑理念,另外我国学者对其性质争议较大。反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其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发展起步较早,现今日益成熟、规定详细,甚至有国家规定由专门法庭管辖,贯穿于其刑事诉讼始终,通过国内国外对比分析,我国在调查报告内容、主体、效力、适用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法律空白,文章试借鉴国外理论制度精华来完善我国相关规定,更好地使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发挥应有之用。  相似文献   
109.
曾经和一位"北漂"的欧洲老外聊起他们本国的民主,没想到他用英文和三句半的中文大骂本国政府,还特别说明:"他们非常腐败,政策全是为了他们自己,更可恨的是他们表面上还都很光鲜。"这下使我又开始反思民主这个老话题。  相似文献   
110.
蒋超  李小朋 《桂海论丛》2012,(6):108-112
当前我国习惯法研究中充满着日益强烈的实用主义价值诉求与愈益精细的制度设想.这固然有其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制度优化作用,但也存在“实用主义”倾向等诸多偏颇,制约了我国习惯法研究的深层次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习惯法研究者过于简单化地以西方的“实用主义”为依据和标准.既忽略了对“实用主义”内涵的深层理解和消化吸收,又没有把握习惯法的内在理路。为此,在今后的习惯法研究中,应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回到“实用主义”哲学的生成语境,从习惯法的内在理路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