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417篇
中国共产党   348篇
中国政治   646篇
政治理论   281篇
综合类   4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同舟共进》2011,(11):79-80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2011年第10期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去除意识形态的遮蔽,反思历史变革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2.
于丹 《学习导报》2011,(6):49-49
无意闻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其实忠实反映了个人的思考方式与处世心态,无形中左右着你的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13.
"公众理解科学"(简称PUS),是理解现代社会科学与公众关系的第一个重要范式。它以公众"知识的缺失"为前提预设,强调科学家填补"认知鸿沟"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因而也被称之为"缺失模型"。但建立在缺失预设基础上的PUS,连同其先见命题"无知导致猜忌与落后"以及基本推论"科学家自上而下传递知识即可改变公众无知状态",在逻辑推理与实践应用中都遭到了否证。在面对缺失模型本身缺失困境时,诸多学者从内部和外部提出了各种修复策略:或者反转PUS,强调科学家自我反思理解公众的重要性;或者主张打破认知的不对称性,实现科学与公众的平等对话;或者提倡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与项目研究,构筑新的"公民科学"的知识生产格局。应该说,这些反思、对话、参与策略模型与缺失模型之间既有断裂也有关联,因而可以把它们统一纳入到PUS中的"理解"范畴视域下加以把握"理解"与缺失、反思、对话、参与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借由对诠释学"理解"观的转译衍伸以重新理解PUS的价值以及化解科学的公信力与合法化危机。  相似文献   
114.
刘东华 《学理论》2013,(20):341-342
教师责任被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与研究,对教师责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教师应做之事扩大化、教师问责范围扩大化以及师德"无限"崇高等问题,即教师责任出现扩大化现象,并基于此提出厘清教师的问责范围、给予教师一定的成长空间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5.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唤醒教师的主体自觉意识,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多重阻滞因素的存在,如大学传统的学术为本的观念、科研至上的评价机制、学校场域中反思文化的缺失及教师的习惯性思维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破解这些障碍性因素需要高教管理部门及高校共同制定相应的政策,适当改革现有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学校管理层及学术委员会转变关于学术观念的狭隘认知,当然,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教师个体加大对教学的有效投入,努力培育反思性思维品质、养成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116.
20世纪90年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界发起了一场自我反思运动。这场名为“关于文化的反思”的运动.获得了知识分子和作隶的广泛参与。这些关于民族文化、思维习惯、心理状态的分析、反思和批评,对摈除社会弊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陈鑫 《党政论坛》2014,(19):9-11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伟大开拓者,在对社会主义实践最前沿问题的深刻反思基础上,以伟大的实践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生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改革开放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8.
石岩  大光 《侨园》2014,(6):10-11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门洞开,引狼入室。从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中国遭到侵略,人民被奴役的同时,林则徐坚决销毁鸦片,也表明了中华150年前,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运动,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表示:"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明治维新,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环境群体性事件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冲突"。本文遵循从偶然到必然、从前因到后果、从可能到现实、从现象到本质的路径对"环境冲突"的频次、成因、风险以及本质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归纳。研究认为,环境冲突的频发具有必然性。同时研究得出,环境冲突是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交互作用的产物,它潜存的风险具有从可能向现实转变的紧迫性,环境冲突凸显了环境正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120.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种地不赚钱”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本文对湖北多地经验资料的分析,折射出当前农村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