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228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4篇
法律   1689篇
中国共产党   557篇
中国政治   1092篇
政治理论   526篇
综合类   104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3 毫秒
851.
一、行政诉讼和解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的实现 自由裁量是处分主义的一种表现。处分主义是诉讼和解的核心,尤其在民事诉讼中是一个重要原则。在行政诉讼领域,学者们普遍认为处分权主义与依法行政原则不符,如果行政机关处分了自己的职权,就被认为是背离了行政法治的要求。实际上,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恰恰体现了在行政执行范围内的处分权主义,当我们说行政裁量权时,我们的真正含义是指行政官员或行政机关拥有从可能的作为和不作为中做选择的自由权。只是这种处分主义受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852.
论释明义务对民事诉讼理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红俊 《法律科学》2006,24(5):77-84
释明义务是法院和当事人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是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诉权博弈的结果。基于保障当事人诉权而设立的释明义务,能够有效促进公正和效益的实现,成为沟通民事诉讼法和宪法的桥梁,使辩论主义优质化,使处分权主义充分化,使既判力正当化,堪称民事诉讼的大宪章。  相似文献   
853.
854.
一、关于程序性违法相对于实体性违法,程序性违法是指程序参与主体违反某一法定诉讼程序的行为。这里的程序参与主体,既包括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双方、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也包括程序的主持者——法官,还包括其他参与诉讼程序、在诉讼中负有一定义务的主体,如鉴定人员、翻译人员、证人等。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程序工具主义观念在司法界、理论界及社会公众中的深刻影响,程序性违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可以说至今也没有)。一般而言,程序性违法行为只要没有严重到影响实体判决的公正,该行为即不会…  相似文献   
855.
<正> 在日益衰退和相互依赖的国际市场上,各国都在力图利用在域外扩大本国法规的办法来减少外国和外国公司的行为对本国市场造成的有害影响,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增多。《欧洲法院》已使治外法权适用于罗马条约关于限制贸易活动的条款,例如1972年的染料公司案(The Dyestuffs Case)。但是,美国法院早已主张最广泛地行使治外法权。当前,在  相似文献   
856.
<正> 一个学派往往是包括着几个学说,而一个学说又往往是跨学派的,这是从横向谈;从纵向来谈,一定的学派或学说都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交化、时代的特征,而且具有着一定的发生、发展、演进、展开的过程和消长的趋向;这些都不是相互截然分割而是相互间具有一定的沿袭  相似文献   
857.
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民事司法陷入困境。协同主义是指在以当事人为诉讼程序主体的前提下,法院、当事人、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互相配合,和谐地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诉讼模式。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诸多优点。以"协同主义"作为民事司法的指导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同时我国的现实状况和文化背景也决定了民事司法要以"协同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及法律冲突 ,表现在法院有限职权主义的保留、对当事人自行鉴定结论复检申请权的扩大、依职权变更当事人诉讼主张的前提、一二审“新的证据”与再审立案的协调等方面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59.
杨青 《行政与法》2007,(12):61-64
司法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创新。本文从和谐主义模式的构建、协同主义的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确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握司法和谐的维度。  相似文献   
860.
民事诉讼中“新职权主义”的动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荣军 《中国法学》2006,4(6):181-187
针对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限制当事人诉权和诉讼权利、回避审判责任的现象,文章称之为“新职权主义”,并就其表现的与传统职权主义的不同特征、对中国司法及诉讼制度乃至宪政制度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