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前中国的宏观减贫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体系在应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转型贫困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中国的宏观社会服务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应构建一个确保脆弱群体免于陷入转型贫困的生计安全网,以使这些脆弱群体具备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利,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统筹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22.
公共政策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益的分化上,对外迁的农村移民妇女也不例外。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宜昌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妇女较男性而言更容易陷入贫困状态。虽然国家库区移民政策为移民脱贫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这一系列政策缺乏社会性别敏感,移民对农村妇女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没有进入政策关注和论证的领域。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必将推动移民妇女脱贫和发展的进程。对于决策部门而言,政策的出台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库区移民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其对妇女影响,并进行科学论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政策是否有利于移民妇女的发展,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政策评估应加入妇女发展的指标,以反映政策的公平、和谐的价值导向;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支持农村移民妇女通过移民走上脱贫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3.
对新阶段农村贫困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重点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而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反贫困是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但中国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24.
黄英君  苗英振  蒋径舟 《探索》2011,(5):154-158
本文以社会资本投资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基于贫困的二重性(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认为,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只能缓解物质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能够预防物质贫困和缓解精神贫困,预防和解决精神贫困需要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并通过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变迁来验证这一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本投资缺失是未能有效解决精神贫困和实现预防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创新的路径,即建立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5.
林丽萍 《理论建设》2023,(1):105-112
恩格斯反贫困思想作为现代反贫困事业重要的理论资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本研究中一个亟待展开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重要范畴、贫困之实、贫困之源、贫困之解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挖掘和现实分析,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某些点进行探讨,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专门对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探究,不仅是全面系统研究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助力,还是推进当代中国反贫困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26.
《资本论》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所进行的理论思辨,深刻阐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剥削下,工人越是劳动就越贫穷的悖论性贫困问题的生成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消除贫困的科学构思为中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与实践依据。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资本论》反贫困思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立足点和理论支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促进共同富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典范。  相似文献   
27.
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较严重的集体性失业、群体性贫困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贫困问题除了资源枯竭这一客观因素外,与一系列的失衡不无关系;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难题的主要对策,就是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8.
反贫困治理结构创新——基于中国扶贫脱贫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池忠军 《求索》2015,(1):18-22
经过数十年的反贫困实践,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反贫困成果的同时进入了综合反贫困阶段。新时期反贫困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反贫困应具备创新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创新反贫困治理结构。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创新主要包括:反贫困治理结构主体的创新,即建立包括政府、第三部门、贫困群体在内的多中心贫困治理主体结构;反贫困治理结构制度的创新,即通过正式制度(法典、专门法和政策)的供给与非正式制度(软法)的培育和运用,优化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运行;反贫困治理结构管理运行的创新,即多中心反贫困网络中的多层治理、协同治理和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2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中国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30.
统筹城乡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4)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日渐深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话题。农村贫困人口自身、扶贫资源和自然生态等的非持续性发展禁锢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扭转传统的反贫困思路,将农村反贫困实践置于统筹城乡的视阈下进行,按照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城乡扶贫资源一体化、城乡生态扶贫一体化的根本方法,构建一套"三体均衡"、"三位一体"的统筹城乡扶贫模式,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