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789篇
中国共产党   708篇
中国政治   1074篇
政治理论   240篇
综合类   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作为古代法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防止司法官吏滥用权力、罪刑擅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其内容的完善和具体,即使对今天的司法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12.
历史上,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显,负同负民,有愧于心,古往今来,他们留下许多自愧诗,今天读之,仍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鉴益。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江洲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在《寄李儋·无锡》中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之愧俸钱”。  相似文献   
213.
《党的建设》2010,(10):45-45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活动家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在战术上,孙武总结出一整套精辟的作战指挥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致人而不致于人"、"以逸待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等,都是克敌制胜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战争中,孙武特别重视计谋的运用,他将《计篇》置于全书之首,用意明显。战争不仅是双方武力的较量,更是智力的比拼。如何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里有许多计谋可用。既可以通过"示弱"、  相似文献   
214.
李子明 《政府法制》2010,(20):52-52
明朝大清官海瑞曾经研发过一套断案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相似文献   
215.
古代人的智慧结晶"天人合一"是人类与自然永续经营的天然法则,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它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  相似文献   
216.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无疑最为深邃。其中蕴涵的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兼收并蓄、敬天为民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乾坤之道对今天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17.
艾其来 《中国人大》2009,(18):54-54
前一段时间,由少数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策划、煽动和组织实施的乌鲁木齐“7·5”事件及后续的针刺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采取果断措施,打击暴力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18.
“抚台的侄子” 明代万历年间,苏州城里有个徽商,与叔叔争夺坟地,争讼了好几年也没有结果。为了尽早结案,就想走通抚台的后门。  相似文献   
219.
形成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文学"概念,不仅是对一段文学史的命名,而且是对一套特定的文学价值观的概括性表述.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但改变了这段文学史的原有框架,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形成对这种价值观的冲击和超越.这里所做的,首先是对一种已然发生的文学史事态的描述,但其最终目标,却不独从较深层次上揭示中国文学的当下状况,而更在通过这种揭示对它的未来发展做出尽可能前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20.
高官坐牢方知狱吏之贵 高官勋臣一旦仕途蹉跎,身陷囹圄,不免受狱吏凌辱,所谓“人在屋檐下,哪得不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