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这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是上世纪40年代在华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抗战歌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如今70岁以上的老人(当年的小学生们)很多还记得。我的广州同事中很多现在还会唱。前几年在温哥华友人家,提起《杜鹃花》,他年迈的老母立即就唱起来,说当年她在广州读小学时唱过的,还是小宣传队队员呢。解放后在大陆唱的少了,  相似文献   
102.
《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溟谈中国文化》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梁漱溟在书中主张,要认识中国文化,须以中国作为“大国”的利与弊为突破口。该文虽初次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有启迪,现部分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共产党刚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17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30年,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相似文献   
104.
19世纪40年代,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我国国门的那一刻起,文化安全保卫战的大幕就已经悄然拉开。我们的文化在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铁蹄之下,在全盘西化与坚守传统的斗争之中,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奋斗之后,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才终于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定位。当人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忽略已久的传统文化时,才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被战火焚烧得面目全非,很多代际相传的艺术门类濒临灭绝。而当文艺工作者们对这些传统艺术精粹进行抢救弥补之时,经济全球化之风又把前卫流行的欧美文化吹到了新生代的中国青年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105.
吴德明 《新长征》2006,(9):62-62
值此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当我回想起参加革命的历程,有段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了3次反共高潮,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想把我们困死、饿死、冻死,给边区军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困难。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党中央机关首先带头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不仅在机关驻地种菜、纺线和做零工,还从住在延安枣园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和住在枣园山沟里的中共中央社会部,共同抽人组成生产队,上山开荒种地和挖窑烧炭。  相似文献   
106.
2010年1月8日,在周恩来逝世34周年之际,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手写本《周氏家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周嵩尧在20世纪40年代初所写,当时日本军队占领扬州,周嵩尧避居乡间,将周家一些历史情况写出。这本家训由周嵩尧的嫡孙周华凯捐赠给周恩来故居,与同时捐赠的周恩来祖先容像一起成为故居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07.
从保守秘密到公之于众 1911年11月,清政府公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明确:"本年度预算,未经国会议决者,不得照前年度预算开支。"中国百年预算制度由此开启。20世纪40年代,延安边区实现预算民主。  相似文献   
108.
《奋斗》2014,(11):14-15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艺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把握两个《讲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时代内涵,指导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黄哲嗣 《黄埔》2012,(2):56-57
年前,笔者获得了一纸上世纪40年代的特种兵联合分校给宝鸡邮政局的公函。因该分校曾代训过黄埔学生,其成功的办学经验曾引得黄埔本校和分校主管人员学习借鉴,故笔者对其进行了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0.
何非光是我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进“中国电影制片广”时就认识的一位导演。当年乍见,我觉得他与别人没有什么区别,日子久一点,因为来我们办公室的人喜欢谈议他,心中才开始产生好奇。因此有关他的奇闻趣事以及大起大落的遭遇,我都记在心里。而今66年转瞬即逝,当我静下心来写些我熟悉的影人影事时,何非光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