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178篇
政治理论   88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随着西方从以工业化生产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社会逐渐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后现代社会,作为人类基本整合形式的家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末美国现代核心家庭模式在人口统计上已完全失去了主导地位,家庭的变迁在美国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论战。女性主义批判了功能主义建构的现代家庭刻板模式,推崇后现代家庭模式,并在家庭多样性的研究中积极建构多元化的后现代家庭形象。后现代情境中家庭模式的深刻变化也吸引了主流社会理论家的关注。贝克提出"协商家庭"模式,吉登斯构想亲密关系转型、情感民主化,从反思现代性视角探讨社会从制度上超越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模式从现代向后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2.
主体性-权利与生态文化——走出生态文化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生态文化的认识至少存在三种误区:1、将生态主义等同于环境保护主义,没有弄清楚环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根本区别;2、认为生态文化自古就存在.未认识到生态思想与主体性-权利理念的关联,忽略了生态文化的现代化和后现代性;3、把生态文化领受为环境危机的产物,不懂得对生态灾难的危机意识源于生态主义立场,因而颠倒了危机和生态文化的因果关系.当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所以收效甚微,就是因为环境保护理念本身是反生态的.如果人类不超越环境保护理念,那么,生态危机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103.
王治河 《岭南学刊》2010,(3):112-1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文明,其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更,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变革。因为源于近代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构。我们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发展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后现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追求诗意存在和创意存在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于抵抗现代人时生存事实的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度迷恋,视缺乏创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的囚徒境遇,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这样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建构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4.
陈治云 《求索》2010,(10):134-136
文化研究在揭示文本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政治关系上将文学批评引入了一条新的道路,可关于文学研究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对立却日益激烈,出现了"感受力分离"的情况,这种对立甚至可以说是艺术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第四种批评"的出现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作家学者型批评为两种文化及批评方法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106.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流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梅 《理论学刊》2005,(6):62-63
从认识论的改变到研究范式的转移,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进行了反叛和解构。现实的多种可能性是叙事价值存在的前提,叙事治疗成为后现代心理咨询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7.
福克斯与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一书中指出,无论是传统公共行政价值中立的政治——行政二分模式,还是试图在伦理价值与官僚控制之间作出调解的新公共行政,都与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话语及理论方面产生了分裂。不仅他们的环式民主面临失调,研究方法与范畴也存在局限。为克服传统公共行政"独白式对话"的缺陷,超越新公共行政中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不足,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逐渐浮出水面。该理论从批判现代性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价值预设和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认为部分人的对话才符合话语的正当性要求,力图实现传统公共行政向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8.
后现代写作之于德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建文 《德国研究》2004,19(4):46-51
莱斯利·阿·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的即席发言,首次把后现代主义引入德国文学之中.但费德勒意义上的后现代迅速失去了影响力.最终还是韦尔施咀嚼过来的多元性,在德国思想讨论中获得了较普遍的认同.后现代写作在德语文学中是否存在,始终受到怀疑,但一批重要作家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为之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9.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这些曾经被说成是与中国无关之舶来品的东西,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现实和文化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与西方历史上的际遇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当审美现代性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之前,随着改革开放而悄然形成的审美意识,已经转化成一种为现代性补弊纠偏的批判与救赎力量,并日渐成长为维系现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思想主潮之一。  相似文献   
110.
20世纪中期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和方法在法学领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潮,从法理学开始逐步扩展至其它法律部门,其中包括国际私法领域。该思潮不仅推动国际私法学界对国际私法理论加以重新认识,也影响到法官适用其本国法律适用法的实践行为。通过对"后现代"法律适用案例进行分析,把握后现代思潮对国际私法理论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思潮能否给国际私法带来新的革命动力,以及当前国际私法下如何对待这股"新思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