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89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武彦斌  黄菊  顾刚 《理论月刊》2010,(10):179-181
学生观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认识起点,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发展性。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境遇是现代学生观在实践上的逻辑生成。学生观的后现代转型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指导下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益借鉴,并表现出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未来路向的真切关照。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路向蕴含着学生观在继承与发展中的实然与应然,体现了学生观的蜕变在历史与逻辑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2.
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是20世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成果,它不仅导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转折,而且也促进社会的数码化、符号化和虚拟化,直接推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使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以及人文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也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创造本身的内在悖论,为21世纪人类文化重建事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3.
“仁”代表着中国古人从人际关系视角研究、探讨德性和社会规范的思路,是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概念,这一范畴的突出特点强烈的实践性。主体际性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的西方哲学中,是对主客二分的近代理性主义传统的超越,其意义在于申明了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交互性。“仁”与主体际性之间存在内存契合,可以说是以经验形态表达了后现代主体际性的实践理性。在主体际性视域中重新发掘和理解“仁”,重新解读其文化心理本质并为生活服务,或许可为中华文明吸纳、消化现代文明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4.
梁小霞 《传承》2012,(12):42-43,87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给现行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理论。高校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就后现代教育视野下关于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进行论述,有助于我们对未来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研究与把握。  相似文献   
7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理论和术语不能直接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对后现代理论的发生、要旨等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将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域之下对其内涵进行审视,从而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6.
论网络空间的虚拟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体现数字化生存特征的网络“连线”居民———赛博族(Cybernation)也随之诞生。作为生活于网络空间的后现代主体,赛博族的生存状态具有虚拟性、身体不在场、超越时空限制、拟像化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77.
透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可见当代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价值旨向是在追求社会的和谐。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政府公共行政实践在宏观层面的价值性规制,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潮流的内在价值指向的应和,即要为社会和谐提供基本的公共行政实践前提。  相似文献   
78.
苏焕杰 《传承》2013,(2):48-49,51
现代性、后现代性问题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认识已经由原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到从中获取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启示方面。深入探讨二者关系对于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混乱、指导思想的虚无性、教育目标的模糊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城之记忆     
<正>在所有描摹和回忆襄阳这一座城市的文字中,我最醉心的是邹演存先生的写在《樊城古镇史话》中的一段:"会馆、庙观、河岸是我当年读书、看戏、游乐的地方;青砖木屋是我从襁褓、牙牙学语、栖息的安乐窝。自幼小从城东端搬迁六次至中段,处处都是我熟悉爱恋的街巷。每每忆及屋前撩檐水,厅前掏雀儿窝,街前赶老鸹,路旁跳房子,跨背过关的童年嬉趣,总有兴味未尽之感;那座座会馆的大庑顶,碧水映着沙滩的儿戏,特别是和善熟悉的面孔,乡音生动别有风韵的方言,能让人留恋着古镇  相似文献   
80.
正5月10日,由贵阳北大资源主办的"北大资源大讲堂"在贵阳北大资源·梦想城城项目新文化体验中心首次开讲,北京大学贵州校友会馆授牌仪式同日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担纲首讲嘉宾。张颐武教授是我国著名评论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多本论著。作为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张颐武教授此次为贵阳市民带来一场"国学与当下人生"的文化盛宴。当天,会场内座无虚席,讲座结束后一位现场听众激动的说:"从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北大教授的讲座,我一边听一边记,3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一直着都不觉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