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李丹  张海鹏  刘金玉 《传承》2006,(11):34-35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在实现民主进程方面,有急进与缓进之别。梁启超根据中国过渡时代的情况,强调新旧政体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有过渡阶段,即“开明专制”阶段。“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它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2.
李进 《当代广西》2004,(17):29-29
国土被分隔为西马和东马马来西亚全称为马来西亚联邦,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这是其国土的最大特点之一。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漫长曲折,总长4192公里。著名的马六甲海峡水道狭长,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黄金通道,因此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是其国土的另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53.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中坚,他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是有一定根源的.客观上,当时国民素质低下、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各民族状况复杂,这些因素为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的萌生提供了较为适合的土壤.主观上,杨度深受其师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影响,加之留学日本的经历、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爱国主义责任感等的驱使,使他认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54.
清末维新运动遭到镇压,立究思想得到传播,晚清政府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主要系宪政考察.五大臣统一形成了初步的宪政思想,君主立宪、地方自治、官制改革是主要内容,尽管没有得到实施,却使得立宪思想广为传播,宪政思想深入人心,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55.
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本书没有满足于介绍英国议会历史的花絮,那是最讨巧的做法,省力又容易叫好、叫座;相反,作者的兴趣在于系统介绍英国议会从无到有的历史,重在制度反思。在作者看来,英国的国情,似乎也不是那么适合君主立宪,从大宪章到《权  相似文献   
56.
魏敬群 《春秋》2011,(3):19-20,1
说起济南大明湖南岸的“鸟笼子”.老济南人都不陌生。这座圆形伞顶建筑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动工修建,翌年9月落成,耗银3万多两,有房屋1400余间,会议中心可容纳500余人。它是清廷推行“新政”、预备实行君主立宪的产物。  相似文献   
57.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创建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近年来,一种扬袁抑孙的观点掩盖了历史真相,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观点认为:袁世凯是中国统一历史上第一位按照民主的法律程序取得国家最高权力的领导人。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过程真的是如此民主并光明正大吗?本文拟对袁世凯攫取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以及当选正式大总统的经过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58.
阿富汗君主立宪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 《西亚非洲》2006,(8):71-75
从1919年独立到1973年,阿富汗先后颁布了3部宪法,并进行了相应实践,体现了阿富汗君主立宪制的初建和发展。1923年宪法是阿富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在维护国王绝对统治的同时,首次规定设立具有咨询职能的国务议事会,试图对王权进行某些限制。1931年宪法则规定由首相领导中央行政机构,且用两院制议会取代国务议事会,议会的职能也有所增强。这部宪法还促进了司法体系的世俗化发展。1964年宪法第一次赋予议会立法创制权,以及公民民主参政等权利,突出强调三权分立和制衡等现代政治思想,并进一步促进了政教分离、尤其是司法与宗教分离的世俗主义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试论近代中国民主追求的三次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主立宪政治作为近代中国民主追求与选择的起点,在整个近代中国的民主诉求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民主共和政治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二次民主抉择,是辛亥革命所要建立的民主模式。五四时期的激进民主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民主诉求,追求的重点虽是民主的价值、民主的理想,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却使这种追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地宣扬民主理想和价值,忽视了使民主走向现实的制度建设,从而用民主的理想扼杀了民主现实。这种民主追求的危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影响着今天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