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7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226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3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3篇
法律   1702篇
中国共产党   591篇
中国政治   1151篇
政治理论   543篇
综合类   110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951.
儒学是一种关于人间合理秩序的整全性理念体系,而其关于政治架构之设想大体为宪政主义。通过借助现代社会科学,疏解《孟子.离娄上》前十四章,从义理角度对儒家之仁本宪政主义方案略作申述,可以发现,孟子之仁政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基于君之单方面意愿的道德之治;而是以宪政主义的复杂治理架构为其唯一正当而可行的实现形态。  相似文献   
952.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取向,即新公共管理及其模式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必须加以认真的跟踪研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经验的学习和借鉴,选择正确的改革路径,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式和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3.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中国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话语创新。我们需要深刻辨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战略对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的理论意义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价值。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新的特点,更多体现为纵向竞争、间接竞争、错位竞争。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长期性的竞争对手,这使得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竞争呈现长期化态势。我们应从更广阔的战略图谱中定位竞争,从管控竞争、化解竞争的角度去应对竞争,其中包括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954.
发展主义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二元悖反,发展主义也带来了社会转型各领域的失衡。在这种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推进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955.
常远佳 《求索》2014,(10):67-71
16世纪,马基雅维利主义广泛流行,其影响远超过马基雅维利思想本身。但16世纪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代表邪恶、欺骗、为目的不择手段等一切恶行,是对其思想的直接误用或者极端片面化的理解。马基雅维利以现实主义态度看待政体和君主行为,以能否实现其统治目标而非道德上的善为其首要目标,提出了能动的政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德行观;同时,提出国家起源于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并发展出极有创见的权力制衡观。16世纪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产生与马基雅维利思想有密切关系,因为其言论大胆叛逆,观念新颖,直接挑战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价值观,难以被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956.
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明确家事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缺乏对家事诉讼的特殊性的考虑,尤其是在证据调查领域。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在举证不能或者遇到困难时,缺乏救济的方式和途径,法院也严格遵循一般民事纠纷的举证原则,不予主动调查。同时,法官的依职权介入容易被指责为职权主义的回归,从而有违法官中立的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家事诉讼中法院证据调查权不仅从实质正义的视角出发促进了中立原则的实现,而且弥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957.
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检讨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解释中的多重买卖规则采用"成立在先"、"先行付款"等标准以及"司法制裁论"的立场存在诸多问题,应检讨并重构。重构后的多重买卖规则应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相协调,与债权平等原则相统一,树立自由竞争理念,尊重出卖人任意履行选择权。多重买卖规则的结构为五层次的判定标准:物权优于债权、已处于物权取得的途中、出卖人的选择、合同对价充分性安全性的考量、法官衡平裁量。  相似文献   
958.
刑罚论在逻辑上先于犯罪论,刑罚正当性理论为反思犯罪论问题确立了基点。纯粹功利刑论主张完全以功利主义原则来说明刑罚的正当性,拒绝将报应主义作为刑罚正当性的伦理基础。纯粹功利刑论并不排除对公众的朴素报应情感的关注,但只是将它作为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来对待的。功利刑论完全可以对来自对立理论的诘难作出合理的回应,无需援引任何报应原则。功利刑论主张对刑罚的社会功效进行整体评价,因此,它并不与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原则及人权保障相冲突。纯粹功利刑论的提倡有助于消解关于犯罪预防的误区,对犯罪论问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为刑法从“结果中心”转向“行为中心”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959.
"陈会兰捡童"案折射出的国民重刑主义思维无疑是当下社会大众对刑罚制裁机能无比依赖和迷信的有力证明。帮助国民树立正确的刑法价值观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途径。刑法谦抑的实现有助于转变国民的刑法观念和刑罚观念,对消除国民重刑主义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国民重刑主义思维的成因和法律价值的平衡为出发点,探讨刑法谦抑的实现之于消除国民重刑主义思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胡明 《政法论坛》2014,(3):3-11
经济学和法学就法人所有权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经济学不涉及法人所有权之说与其个人主义方法论有关,而法律上拟制的法人则是一种整体主义方法论意义上的观念建构。两种分析方法论各有长短,且存在融合的可能性。建基于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经济学在特定之情况下应该接受某种整体论的思想,以多维化态度分析现实中的企业;同样坚持法人所有权的公司法也需要体现出股东终极所有权的观念,以有效保护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