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磊 《党政论坛》2010,(2):60-60
常听人说:人多力量大,连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在有些时候,事实未必如此。就拿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来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不是人多力量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谁都不愿吃亏,谁都在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22.
向石头道歉     
张颖 《政府法制》2011,(20):17-17
你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  相似文献   
23.
滕艳娇 《学理论》2009,(15):67-68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睿智解析;贵和尚中的处世原则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深刻体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精神依托;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途径。在多元文化并存与冲突的今天,从和谐社会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去年是和尚桥镇司法所极不平凡的一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尚桥镇司法所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今年3月和尚桥镇司法所被长葛市委、市政府评为“公正执法先进单位”,被许昌市司法局评为“先进司法所”,被和尚桥镇党委、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5.
酒度     
酒度问题,古今贤人志士早有关注,有四首“酒色财气诗”便是佐证。相传,苏东坡有一天在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时,佛印和尚起身挥毫题写了“酒色财气诗”:  相似文献   
26.
晓吴 《工友》2009,(5):28-28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到了现在,变成“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怎么说呢? 方法一:由于路很长,一人一天挑一缸就累了,所以没人愿意挑水。于是,三个和尚商量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第一个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第二个继续挑,再转给第三个,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大家都不累,水也很快满了。这种协作的办法叫“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7.
唐踔 《党史文汇》2010,(10):39-43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在一次与友人的交谈中诙谐地提到,我们"党内有两个奇人,一个做过和尚,一个当过牧师"。"和尚"就是指传奇将军许世友,"牧师"则是指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许世友将军早已家喻户晓,但知道董健吾的人却不多。  相似文献   
28.
保山 《民主与法制》2007,(2S):17-19
近期,重庆.成都等地出现了一批假冒的少林寺“和尚”,他们在街头频频行骗,野蛮围攻群众,甚至暴力袭击警察,严重损害了少林寺的形象。其实近年来,少林寺已频频遭遇假和尚之痛,少林寺甚至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打假办”,但仍无法彻底遏制假冒之势。假冒者如何行骗江湖?少林寺又面临怎样的困境?本刊特刊发相关报道,揭开这些谜底。  相似文献   
29.
前几天我们同乡聚会,几个月不见,他们几个好像都圆了一圈,越来越有领导干部的派头了。聊了一阵之后,该吃饭了,一位同乡说:“不好意思,前一段时间得了痛风,医生说了,不能喝酒吃肉,见谅见谅!”并苦笑地说:“得了痛风就如做了和尚呢。”吃饭时,他正好坐在我旁边,话题自然就离不开痛风了:“两个星期前,我突然左脚大脚趾疼痛,痛得钻心,一夜没睡,脚趾又红又肿又烫,是不是痛风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30.
刘秉义 《共产党人》2004,(20):38-38,43
我的原籍是宁夏隆德县好水乡.我出生不久,父亲患病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由于家庭贫困无钱供我读书,只读了两三年小学的我就帮母亲干家务,后来跟母亲挣点工分,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生产大队的十部就照顾我参加了工作,在宁夏公路工程局下属的桥梁工程队工作,80年代初调同原公路段(现更名为公路分局)和尚铺道班当养路工。1984年,段上任命我为道班班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