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60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220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1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自二战后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国际社会中各种现象 ,如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的迅速增长、国际人权和国际司法的发展 ,对传统的主权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面临诸多问题 ,但国家主权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主权应是相对的 ,从国家实践看 ,主权权利可以依国际法规则而加以限制 ,但这种限制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12.
自决权应区分为外部自决权和内部自决权,外部自决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独立权,内部自决权的主要内容是民主自治权、无论外部自决权还是内部自决权,均不包括分离权。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将自决权的主要内容独立权误解为分离权,进而将分离权与国家主权的冲突误认为是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冲突。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理论上澄清上述问题。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冲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内在统一才是自决权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613.
香港和澳门已经先后顺利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1998年10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闭幕讲话指出: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总要有个时间表。正确地制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抓紧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工作,对于顺利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14.
邢爱芬 《理论前沿》2003,(13):27-28
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自决权遇到的一些问题,否定了民族分离主义者利用对外自决权分裂国家的行径的合法性;同时指出,一国范围内的少数者可以行使对内自决权,国家可通过实施“自治”解决国内问题。对自决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当今形势下打击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解决好国内问题的重要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615.
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和生存权、发展权在人权保障中的地位,是人权研究和人权保障实践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在不同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国际范围内,国家主权至高无上,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论没有法理根据。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在人权保障中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摆在优先地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16.
史诚 《廉政瞭望》2005,(3):50-51
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思想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  相似文献   
617.
国家主权让渡中,国家作为主权的让渡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主体,而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则是主权让渡的受让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客体。从国家作为主权让渡主体的角度看,国家有完全主权国家和不完全主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分,主权让渡主体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权让渡进程自身的发展。从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作为主权让渡客体的角度看,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组织形式、性质和职能担当起了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职能的缺失部分,保证国际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18.
戴月 《法学杂志》2004,25(6):70-72
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精诚合作的法律基础在于《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国际卫生条例》等一系列公约性文件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组织空前发展,其既以国家主权为行使职能的基础,又体现着国家主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发展。软主权观念既符合国际组织蓬勃发展的现状,也有利于各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19.
孙燕山  雷堂 《法学评论》2004,22(3):144-148
涉外刑事案件由于具有涉外因素 ,立法上确立有管辖权并不意味着当然就可以行使管辖权。大部分国家在刑法空间效力上采取主权原则为基础其他原则为补充 ,所确立的管辖与国家主权所应有的管辖之意并不完全一致。主权国家要想更大程度地实现刑法空间效力所确立的原则 ,就必须以国际社会一成员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去 ,履行相应的义务 ,享有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20.
人类命运共同体规范构建的国际法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国际法向度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构建,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是物质基础,国际社会本位理念是思想基础,实现国际社会正义是道德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构建应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即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道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包括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忠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为目标。国际法治是法治理念的国际实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应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协调与互动,明确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宪法》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