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63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288篇
中国共产党   1365篇
中国政治   1815篇
政治理论   312篇
综合类   3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32.
《创造》2006,(9):26-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33.
一、从目的性上重新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从整体上说,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的  相似文献   
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县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实施,必将推动区县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巨大的金融需求,为金融业特别是区县农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对贵州来说,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目的。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前些年工作的实践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仍然需要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力,需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劳务输出。但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就近就地转移这方面来。要组织就地就近转移,就…  相似文献   
3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延边地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融资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各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不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而缺乏有效的经济担保等。为此,政府和金融部门应积极扶持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民间融资渠道以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7.
马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起草编制部门的负责人,他已成为近年来媒体的聚焦人物。为了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为下一步出台的各项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这几年,马凯数次率队到全国各地进行“十一五”规划思路调研.深入到各地企业、工业区、街道、农村进行考察,并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和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各地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能源、交通、资源、环境等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情况的汇报。他说:“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对下一步出台的各项政策采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
李力  谢冬 《当代广西》2006,(19):23-25
我们,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聚首中国绿城——广西南宁,出席了首届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就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有助于传承丰富的人文精神,实现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权利。 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拥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这是各国共同合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9.
马赞福 《共产党人》2007,(22):37-38
邮政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邮政企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转变发展方式、服  相似文献   
40.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伞体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