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45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各国政治   855篇
工人农民   258篇
世界政治   20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13篇
法律   7618篇
中国共产党   8687篇
中国政治   14569篇
政治理论   4975篇
综合类   7382篇
  2024年   408篇
  2023年   1762篇
  2022年   1690篇
  2021年   1944篇
  2020年   2535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845篇
  2016年   1243篇
  2015年   2238篇
  2014年   4889篇
  2013年   2947篇
  2012年   3445篇
  2011年   3465篇
  2010年   3320篇
  2009年   3083篇
  2008年   3088篇
  2007年   2233篇
  2006年   2039篇
  2005年   1639篇
  2004年   1282篇
  2003年   1070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求实》2014,(6)
腐败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非政府组织作为腐败治理的新兴主体,具有社会公益性、自愿性、相对独立性、组织性等特点,与其他主体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时,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除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障碍,充分发挥其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转变观念,放松规制,夯实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主体地位;二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升其参与腐败治理的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四是积极培育民众的公民意识,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成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92.
刘玮 《求索》2014,(3):114-117
农村社会治理的权力体制是当前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以政府责任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体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权力发挥作用,因此权力体制的创新就成为社会管理中的关键点。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释放权力空间、培育权力主体和规范权力运行三个主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93.
银红武 《现代法学》2016,(4):144-155
基于国际社会在投资条约内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认定上的严重分歧以及在"即便是自我判断性质的条款(包括明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与默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也不能全然置身于争端解决机构的审查范围(包括实体与程序方面)之外"问题上的大致共识,建议淡化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区分。国际仲裁庭应在非排除措施的"必要性"审查事项上采纳合理的"最少限制方式"或遵从的"最少限制方式"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994.
《行政论坛》2018,(5):86-91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政策审计在提高政府政策能力、推动责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与审计机关,在推动政策审计的独立性定位、保障机制供给等管理体制方面,以及在政策审计对象遴选、标准体系的建构和结果反馈等组织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在政策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应强化对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的研究讨论与实践探索,提升政策审计的政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建构一个契合国家治理体系需求的现代化政策审计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95.
现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不仅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而且还是一种范畴与价值的维度。在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不仅是对"四个现代化"等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超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目标相统一。  相似文献   
996.
社区治理是社区内相关主体间合作和互动的过程或机制,通过建立共同协商和广泛参与机制,促进政府与社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中强调合作治理具有现实的基础,但是,作为社区合作治理重要主体的社会组织存在着行动意识缺失、行动能力不足、管理规范缺乏等问题。上海市C社区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合作治理中探索了四大策略,对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的角色定位、社会组织作用空间的有效拓展、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的制度健全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有助于提高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重要抓手。基层治理需要党组织、村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良好的基层治理关系是一部“交响乐”,不是哪一方的“独角戏”。
  要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地发挥领导、协调、桥梁等作用,同时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构建良好的基层组织关系,让二者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还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民政》2015,(7):64
2015年2月28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发布经过专家学者们评选出来的2014年度国际社会保障十大事件。国际劳工组织发布关于社会保障的两个报告2014年6月3日,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发布《2014全球社会保护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27%的人口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呼吁各国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14年12月1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2010年至2015年全球社会保障政策趋势》报告,指出部分采取紧缩社会公共开支的国家遇到了贫困和社会排斥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要论摘编     
<正>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  相似文献   
1000.
"新常态"下经济基础的结构性变化对高成本的城市治理提出了挑战,而总地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以"租值"社会化来改善公共治理的思路。本文以浙江杭州依托本地资源推动组织建设作为案例,来分析公共资源治理的创新经验。即:以在地化的文化与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再定价的增量租金收益为基础,动员多元社会群体参与公共治理,形成以社会再组织化为实质的组织创新,形成了多元社会主体有组织分享增量租值收益,以租值社会化形成良性公共治理机制,从而内部化处理了公共资源治理的外部性风险,借此推动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