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9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各国政治   336篇
工人农民   260篇
世界政治   8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79篇
法律   3526篇
中国共产党   6212篇
中国政治   8519篇
政治理论   3745篇
综合类   4765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1536篇
  2022年   1163篇
  2021年   1627篇
  2020年   2248篇
  2019年   929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902篇
  2015年   1666篇
  2014年   3108篇
  2013年   1440篇
  2012年   1614篇
  2011年   1583篇
  2010年   2036篇
  2009年   2765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801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波 《中国监察》2013,(20):47-48
随着腐败治理向新媒体高科技平台延伸和“网络反腐”应运而生,防范与打击腐败的手段有了很大提高,并不断“倒逼”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992.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全球化过程,而国际金融是这一全球化的支柱。资本全球化显著提升了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富人等的收入,同时创造了一个明显压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工人工资的国际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对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等的超额利益垄断固化趋势。从国际金融层面来说,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全球化必然强化其国际金融垄断优势并牢牢左右着整个全球化游戏规则的设计,  相似文献   
993.
刘三林 《理论月刊》2013,(2):147-150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对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机制设计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只是表明问题的重要性和对逻辑及框架进行初步的论述,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综合框架。本文基于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理论对产业演化问题进行研究,努力构建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框架,对框架内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推导产业成长曲线的产业集群互利共生成长模型,实证分析阐明中国不同产业集群效应的成长机理的差异,最后总结并评述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的综合框架。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有句古话,叫“谣言止于智者”。此语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智慧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这句话本身很有道理,但是在信息传播极为迅捷的今天.谣言借助网络传播的方式,有了甚嚣尘上之势,产生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极大,因此,谣言只止于智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垂范、主动作为,才能合力铲除这颗“毒瘤”。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青海某预备役旅把积极参与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作为锻炼队伍、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治理、扶贫帮建、抢险救灾等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谱写了为民奉献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96.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就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是顺利的。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力争在年内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97.
马建堂 《求是》2012,(2):28-30
2011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也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取得新进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诸多挑战和风险,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国民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展望2012年,  相似文献   
998.
进入2011年9月,西方国家集中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浪潮。这些示威活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长期经济困境下的社会矛盾加剧,也折射出西方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即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政府的公信力仍然有待提升,同时也揭示了西方民主的双重标准。这场危机对我国政府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利益分配,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99.
周良勇 《前沿》2012,(7):158-160,168
当今世界有两种主要的治理思维: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种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建构与治理模式,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主体性思维在现代主权国家的建构中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却存在着民族同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危险;而主体间性思维在国家治理中对维护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促进国家的族际整合具有积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主体间性法治思维下的制度设计,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000.
大力建设创新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便正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政府"的目标,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创新型政府的主要特征,就是政府部门将创造性的改革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增进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政府创新的主要目标是:民主,法治,责任,服务,优质,效益,专业,透明,廉洁。这些目标体现了政府创新的五个必然趋势:从管制政府走向服务政府,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走向法治,从集权走向分权,从统治走向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重重阻力和阻碍。如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主体的可持续性不足,不少创新带有"政治秀"意味,创新风险大,旧观念的束缚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大力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培育浓厚的创新氛围;统筹规划改革创新的整体战略和长远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效的考核奖励政策;及时将成熟的改革创新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并注重实际,切忌搞"政治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