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5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车夫 《工友》2007,(12):38-38
11月13日至14日,由省直机关工会、省直机关妇委会、省机关体育协会联合主办的省直机关首届职工网球赛在东湖阳光会所隆重举行,来自省直各部委办厅局的21支代表队的120名队员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排定了所有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百年演进包括早期发展和多样化复苏两个阶段, 其演进状况启 示中国的地缘战略必须具有全球观念和立体观念的宽广视野, 把目标定位于维护安全、促进合作与 增进公益, 把科技力的提高作为根本保障, 把亚太地区作为关注的首要区域, 并坚持陆海兼顾、各有 侧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崛起和印度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最显著现象之一;中印共同崛起,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亚洲崛起的支柱和必然要求.尽管我们仍然处于现代化、线性进化论阶段,感叹技不如人的非西方世界自然存在对西方的崇拜心理,国际政治中西方观念的主导地位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一旦进入多元化、非线性发展的后现代阶段,未来将螺旋式地回归历史,文明的底蕴才会彻底呈现出来,文明的和谐将取代文明的冲突.中印共同崛起无疑为此展示了最大的希望,是打破西方殖民体系数百年影响的时代呼唤,并将推动国际政治范式从地缘范式和其他西方范式走向世界大同的东方范式.这就是中印共同崛起的国际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百年演进包括早期发展和多样化复苏两个阶段。其演进状况启示中国的地缘战略必须具有全球观念和立体观念的宽广视野,把目标定位于维护安全、促进合作与增进公益,把科技力的提高作为根本保障,把亚太地区作为关注的首要区域,并坚持陆海兼顾、各有侧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志润 《新东方》2002,(4):48-51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秦在自然环境、地缘政治诸方面有着天然的潜在优势。商鞅变法是在新技术背景条件下,变天然的潜在优势为实际的经济、军事优势的一种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变法的实施,秦取得了凌驾于六国之上的态势,从而统一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论东北亚战略格局与朝鲜半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半岛问题已经被纳入了一种国际政治“合力”之中。围绕朝鲜半岛的东北亚战略格局可划分为彼此交叉、相互影响的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力量能否在克服各种障碍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能否在实际的运作与整合过程中达到效用的最佳值,是能否真正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半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半岛南北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相关大国的积极推动与促进,并且依赖于大国之间关系在该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每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自然禀赋来选择海权与陆权的发展,那些能推动本国长期发展的选择,无论是以海权发展为主或以陆权发展为主都是好的.从大历史角度看,陆权发展更具持久性,而海洋空间具有流散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海上力量具有不可持久性,聚集得快,消失也快.人类社会在改变自然界局限方面有一定的能动性,但它有一个界限,海变陆或陆变海的变脸者往往以失败告终.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无论对发展陆权还是发展海权而言都是基本的前提.控制权的概念不能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发展,应当提出和深化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2005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与会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中亚战略态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农十二师加快城郊团场城镇化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昌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要率先发展战略之后的又一战略构想,这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它是把昌吉州的地缘、交通、资源等优越条件,同乌鲁木齐市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以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处于乌昌之间的农十二师五个农牧团场应自觉地融入乌昌经济一体化这一大格局中去,抓住机遇,加快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20.
从谈判到签署,RCEP背后不仅蕴含成员国之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更牵涉到美国、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政经利益.美国将RCEP视为对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威胁,为此可能调整亚太政策,加强高新技术发展,通过共同价值观联合盟友,巩固其霸权地位.欧盟将RCEP视为全球经济权力结构改变的象征和RCEP成员国支持多边主义的信号,未来在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的同时可能开展制度竞争,与美国谨慎联合,大力提升内部产业及技术标准,实现所谓的"开放性战略自主".为推动RCEP顺利落实,中国应洞悉美欧的利益关切和政策调整方向,通过价值链调整与国际制度合作引导建立中美竞争性合作关系,推进与欧洲合作,从而在中美欧战略三角关系中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