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6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我国构建稳定的中亚地缘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进程、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建立区域安全体系,以及利用和开发中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2.
富景筠 《东北亚论坛》2019,28(2):113-126
页岩革命后,美国在能源市场上角色的转变将引发世界能源市场与地缘政治的"系统效应"。美国不仅借页岩革命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而且正在利用能源新权力改变油气市场博弈规则,进而重塑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特朗普政府的能源外交越来越具有浓厚的新现实主义色彩。能源被当作加强美国全球领导力的重要工具。页岩革命既为中美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机遇,也使美国拥有在能源领域对中国施压的可能。如何构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油气行为体的新型合作关系,应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63.
<正>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进入规划落实倒计时。为推动丝路建设,中国政府牵头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了"丝路基金",要与丝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沿线大多国家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在落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前,很有必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评估,找到克服挑战的工具,让沿线各种矛盾得以缓解、抵牾情绪得  相似文献   
964.
<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普京治下实现了稳定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然而,俄罗斯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增强其作为世界一极的力量,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新谋划。普京所确定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周边、巩固阵地、重新整合原苏联地区,其中构建欧亚联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背景与意图欧亚经济联盟最早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提出  相似文献   
965.
伊朗的崛起是新世纪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突出现象,沙特等海湾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就是联合起来,对伊朗实施遏制政策.事实上的“遏伊联盟”基于沙特和伊朗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收缩战略的大背景,以沙特国内政治变化为动因.该联盟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有脆弱性,主要是因为联盟的威胁认知基础比较脆弱,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且其主导国——沙特所实施的极端化政策无法获得认同,实际上弱化了联盟.“遏伊联盟”从长期看有利于地区战略格局的稳定,但在中短期内对地区安全形势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既会加大热点问题解决的困难,又将激化教派矛盾,还可能破坏结盟的沙特等海湾国家国内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966.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能源总体供求形势、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消费区域格局在内的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调整。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这种调整还将进一步深入。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使得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也造成了近期全球能源领域投资趋于低迷。东北亚区域合作既需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适应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新形势,特别是应该在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区域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开展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开发、推进区域电力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努力推进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967.
21世纪以来,印度洋安全治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既创建了新的制度,也有一些旧的制度被改建或者重建。例如,在海盗问题治理领域,就形成了一系列"多层次、多主体"的新制度安排。尽管这些层次不同、范围各异的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的,但新制度安排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洋安全治理方式的演变。印度洋安全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受到多重因素驱动,包括外部环境变迁、制度学习和不同制度间的竞争、重要的利益攸关国家对制度建设的重视与推动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积极参与相关治理实践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制度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未来,相关治理主体在制度发展与重构过程中应该继续发挥能动性,在参与治理实践过程中从观念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不断推动制度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68.
国家边界的人为划分与边境地区安全的高度关联,使跨境安全治理成为民族国家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时空关系相对稳定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下,跨境安全治理从未面临严峻挑战,国家边境管控和边境地区一体化相结合的手段往往是较好的跨境安全治理模式。但随着当代技术革命的深入,传统地缘政治高度依赖的时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共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时间流动加速甚至"静止化",对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决策思维产生重大冲击;它还推动传统上静止的空间得以"流动",从而使地缘政治理论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不确定性。正是这一崭新的时空联动关系,使地缘政治由传统的单一形态朝向复合形态发展,并对既有的跨境安全治理思维和模式产生重大冲击;呼吁跨境安全治理朝攻守平衡、收放自如、松紧合理的方向转型。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次,中国都有重要潜力成为这一时代性转型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969.
文章借助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从地缘政治风险、地缘经济风险、地缘传统/非传统安全风险等维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地缘风险进行识别,构建了中巴经济走廊地缘风险评估模型,并依靠专家力量、采用成对比较法测算出各项指标的准则归一化权数,计算出中巴经济走廊地缘风险的期望值,进而对各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0.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