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6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71.
熊炜 《欧洲研究》2022,(6):1-22+181
本文提出的“经济地缘—政治地缘”的分析框架,以中德在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变化来解释德国对华政策在过去50年中的调整和变化。两国在建交后长时间内在政治地缘方面相对超脱,外交政策服务于稳定和积极地推进经贸关系的目标,德国对华政策呈现出鲜明的“务实”特征。但随着德国将政治地缘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开始从全球政治地缘结构中寻找德国的全球性大国定位和崛起路径,德国对华政策中经济维度的利益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政治安全维度的考量,体现为默克尔执政后期的“价值观外交”和交通灯政府的“时代转折”。中德经济纽带维系政治关系稳定性的作用会持续减弱。因此,中国应更为积极地寻求与德国在政治地缘上的共同利益,主动引导和塑造中德关系向符合中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2.
<正>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进入规划落实倒计时。为推动丝路建设,中国政府牵头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了"丝路基金",要与丝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沿线大多国家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在落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前,很有必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评估,找到克服挑战的工具,让沿线各种矛盾得以缓解、抵牾情绪得  相似文献   
973.
<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普京治下实现了稳定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然而,俄罗斯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增强其作为世界一极的力量,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新谋划。普京所确定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周边、巩固阵地、重新整合原苏联地区,其中构建欧亚联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背景与意图欧亚经济联盟最早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提出  相似文献   
974.
<正>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自此也开启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从定义来看,"软实力"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其目标从而使自己得到想要东西的能力,它是一种具有指示性、吸引性和模仿性的力量。根据约瑟夫·奈的分析,"软实力"可以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而实力则主要  相似文献   
975.
<正>2014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了题为"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竞争与合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中青年学者围绕中国、美国与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976.
王振玲 《东南亚研究》2022,(6):96-113+156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欧盟开始经历战略觉醒,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强调战略自主并宣示参与地缘政治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欧盟的东亚安全政策在延续以往特征的同时出现新动向:第一,继续强调价值观等规范性目标和有效的多边主义手段,呈现“有原则”的安全行为体特征。第二,提出承担“海上安全提供者”的责任,在加强安全政策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鼓励成员国加大参与南海等地区的“航行自由行动”,加强海军外交和海军部署,为其海上安全行为体身份提供一定程度的硬实力保障。第三,宣示第三方立场,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为提升自身影响力谋求战略空间。中国需要警惕欧盟战略和政策转向带来的周边环境变化,加大与欧盟的接触和合作,争取其在具体政策领域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而不会完全倒向美国。  相似文献   
977.
王栋  王耀正 《国际展望》2022,(6):51-72+151-152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俄等大国对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干预程度各不相同。关于制度扩散的理论在解释美国的行动和态度时虽然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却难以单独解释俄罗斯的行为。因此,本文在讨论俄罗斯是否真正有意推动制度扩散的同时,引入地缘政治利益变量。制度扩散与地缘政治利益是一对关键变量。本文选取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在制度选择与地缘政治诉求方面均有较大差异的国家进行分析,对两国相关案例和行为生成机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一个国家具有较强制度扩散意愿时,其倾向于强力干预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制度选择,而较少考虑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当制度扩散意愿弱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强时,则倾向于对有关目标国家进行强力干预;当制度扩散意愿弱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低时,该国则往往采取不进行某种干预的政策。  相似文献   
978.
近年来,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在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背景下剧烈震荡.2010年春发生的天安号事件,更使亚太地缘政治环境发生重要变动,一系列复杂变化接踵而来,给中国外交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的战略应该是争取维持并延长战略机遇期,服务国内建设,因此谋求建设和谐亚太,服务国内建设乃是中国外交的主要动机.维护我国周边、稳定大局,应当关注三方面要素,即要运筹好大国关系、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维护海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主要通过对明代纳西族族际与族内政治关系的分析与探索,力求从政治学的层面揭示明代纳西族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构架与该时期滇、川、藏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文章从三个部分进行探析:一、明代纳西族外部政治关系;二、明代纳西族内部的政治关系;三、明代纳西族政治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980.
俄罗斯总统普京自从在俄政坛出人意料地登台亮相以来,以其务实、干练、坚强、灵活的作风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最近围绕美国部署NMD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因实施进攻性核外交而倍加引人注目。这一外交斗争的结果相对改变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改善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为俄罗斯在新世纪谋求国家的复兴创造了初步的条件。本文就从这一系列核外交现象人手,分析俄罗斯战略变化的真实意图,并对其作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