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29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特征出发,认为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的特点下,小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汲汲可危,突显了公司法对小股东表决权保护的不足。继而对现行的保护小股东表决权行使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包括网络投票制度、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和表决权征集制度。  相似文献   
92.
<正>一、"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亚洲区域合作再迎新机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会见各成员国代表。"亚投行协定"对亚投行的运作宗旨、成员资格、股本和投票权、业务运营、治理结构及决策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成为亚投行未来运行的"基本大法"。根据"亚投行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股  相似文献   
93.
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为确立公民平等行使选举权奠定了基础。但落实该原则并非必然能够全面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确保外出农民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是其利益正当表达的前提。为此,需要克服选民资格转移中的困难和被选举权落实不到位等不足,通过确立选民在经常居住地进行选民资格登记、以常住人口数来确定代表总名额、科学划分选区等方法,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权利。  相似文献   
94.
针对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一二街坊群众自治改造棚户区中几户"钉子户"阻碍上万户居民拆迁改造的问题,从《物权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使和《民法通则》共同共有关系的解除等,理清多数业主与"钉子户"之间的房产关系,研究旧城改造中如何维护多数人权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支持多数群众去做好少数群众的工作。  相似文献   
95.
陈健 《求索》2012,(8):238-240
"迪韦尔热定律",即相对多数选举制倾向于产生两党体系,是当代选举制度研究中一条著名的法则。由于行为主义范式占据上风的影响,它一度被证伪。后来由于新制度主义的兴起,特别是经由莱克和萨托利的丰富和发展,它又再次被证实。而本文进一步通过对政府体制的考察,肯定了新制度主义范式的合理性以及该定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多发罪。这类犯罪,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大。如近日媒体报道的海南定安县公安局侦破一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多元,涉及山西、重庆等地受害人653人。而其中对司法认定影响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公众"的理解。本文以传统观点对"公众"进行分析,借鉴理论和实践中对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公共安全"的界定,  相似文献   
97.
2000年12月7日至11日,欧盟首脑会议在法国尼斯举行。该会议通过了《欧洲基本权利宪章》和《尼斯条约》,就机构改革、欧洲防务等重要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为欧盟未来的扩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中国审判》2012,(1):52-52
新闻背景2011年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该《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有关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规定,2011年12月12日,北  相似文献   
99.
刑法上“公共”概念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贵森 《法学评论》2013,(1):113-118
公共概念在刑法中大量涉及到,认识的差异产生了司法的混乱。确定公共的内涵要以特定与否作为标志,即不特定是公共特性的本质要素,多数只是公共表现的常态形式,一个人也可能形成公共境地。特定与否应该以其边界的确定与否为标准,边界的确定应该结合行为人的主客观情状进行分析。具体的适用解释要在犯罪构成体系框架下进行,在涉及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秩序的犯罪中,对公共的理解可以采用扩张解释,在涉及公众道德情感、生活方式的犯罪中,应当采用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100.
党委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由于其成员个人的经历不同。思想政策水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对所讨论的问题了解的程度不同。认识事物受到客观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常常反复争辩。使不同意见趋于一致;但有时双方也会相持不下.最后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决议。党的规矩是。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