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242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2篇
法律   1759篇
中国共产党   584篇
中国政治   1123篇
政治理论   542篇
综合类   108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王恒 《前沿》2012,(12):66-68
个人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的结果。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人从整体主义的集体中走出,个人真正获得了中心主体性的地位,个人意志也得到了空前的张扬。这是民法中意志的第二次嬗变。个人意志也即是个人自由意志,它在民法领域中的人格、财产、契约、婚姻、遗嘱继承等重要法律制度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2.
柯岚 《北方法学》2013,(6):91-97
斯多亚哲学是西方自然法理论的开端,基于其对世界精致的泛神论解释,斯多亚哲学提出了普世主义的平等观,人人皆有神性,在起源上皆为平等。斯多亚哲学的普世主义经由自然法的媒介改造了罗马法,为罗马法产生平等法权观念提供了哲学前提。  相似文献   
143.
作为民意吸纳机制的首要环节,民意搜集机制是解决公共政策民意吸纳价值与事实弊端矛盾的关键。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我国全能主义时代民意搜集机制的研究,文章根据发动主体和搜集路径等维度,把民意搜集方式分成了正向收集和逆向搜集两种,由此根据二者出现频率的高低建构了民意搜集机制的四种类型。通过考察这两种民意搜集方式在全能主义时代的各自典型代表——信访工作与基层调研发现,总体而言,民意的正向搜集方式出现频率往往较低,其发挥的作用也相对有限;而民意的逆向搜集方式,则获得了执政者的大力提倡,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贯彻和应用,这使得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精英体察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4.
凯恩斯主义往往是在危机时期被人“请出”。凯恩斯主义的标签所以贴到社会民主主义的门牌上,在于它为后者提供了一整套的经济社会主张。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似乎为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契机。然而由于危机的深化特别是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又将凯恩斯主义置于“被告”地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回不来,是由于受到西方现实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党人的发展模式固有弊端的局限,尤其是西方保守势力的强力抵制。在可预见的未来,凯恩斯主义难以在西方获得复兴。  相似文献   
145.
蒋军洲 《北方法学》2013,7(5):67-76
中世纪以来的法学家在构建合同理论时一方面进行着体系化的尝试,另一方面继承了具有罗马法传统的要物合同制度。但在提炼合同一般理论的进程中,要物合同制度逐渐脱离了其原来的生存土壤。尽管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具有鲜明个性的要物合同与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合同一般理论仍有明显冲突。要物合同的成立区别于合意主义的一般原理甚至难见容于其体系成为要物合同之困。为化解此危机,追溯其产生渊源及流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证据共通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受诉法院对某一证据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够作为对立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共通的证据资料予以利用。证据共通原则细分为对立当事人间的证据共通原则与共同诉讼人间的证据共通原则两种基本类型。证据共通原则确立之基础是自由心证主义,因为自由心证主义不仅强调受诉法院自由地进行证据评价,也要求受诉法院对于同一事实应形成同一心证。根据证据共通原则的要求,在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程序一旦开始,即不允许当事人随意撤回其证据调查申请。为确保辩论主义所固有的防止突袭裁判之机能能够充分地实现,证据共通原则尤其是共同诉讼人间的证据共通原则在适用上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在当事人的防御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的情形下,受诉法院根据证据共通原则认定案件事实才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7.
赵连锋 《学理论》2012,(29):176-177
当下社会的多元境况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无法不去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与主义,教育作为人和社会必须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领域之一,自然不能例外。教育活动要良好地贯彻政治权力的内容和实现市场化利益交换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合法性佐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8.
政治学界一般都接受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的"革命"的美称,但是并没有甄别行为主义革命在政治学不同层面的蕴涵。行为主义对政治进行动态的或政治过程研究并将文化和社会等"低政治"因素引入政治过程研究,都称得上是政治学方法论上的一场革命。但是,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建立的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模板的分析范式,又是对旧制度主义、尤其是古典主义政治学的一次倒退。结果,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应有价值在比较政治研究中被大打折扣,与行为主义有着内在联系的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的盛行,使得以研究"重大问题"为使命政治学偏离其应有的航向。  相似文献   
149.
对东盟的批评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担忧。第一是对区域制度自治和机构的一般现实主义的怀疑论,更多的是对地区环境的怀疑,在这一环境下,民族国家与以主权为中心的大国观念在官方论述和政策方面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已经是并且仍然是引起争论的领域,这一领域的任何方面都能够引起一系列争论。第二方面则更加具体,主要是指东盟未能意识  相似文献   
150.
阎文蓉 《学理论》2012,(2):29-30
后认知主义是在对认知主义的批判中诞生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生态心理学、话语心理学以及具身认知;后认知主义兴盛的意义是:理论研究的实证化发展,认知研究从最初的控制条件下转向原生态的自然条件,科学与人文心理学从对立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